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吴绍军:山村教育的“守巢人”
2021/10/22    来源:梵净云天     点击:1550   

走进距寨英古镇仅2公里的一所村级小学,你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但说起话来声音却格外洪亮,他就是寨英镇黑冲村完小校长——吴绍军。吴绍军,男,苗族,中共党员,现年53岁,1987年高中毕业。1994年9月,成了寨英镇黑冲村完小一名代课教师;2003年9月,到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进修学习;毕业后,自愿回寨英镇黑冲村完小任教;2009年9月至今担任寨英镇黑冲村完小校长。 

1634874538817641.jpg

家境贫寒,阴差阳错成了“孩子王”

上世纪80年代末,正是青春年华的吴绍军高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的梦想,作为当时该村唯一一个80年代的高中生回到了文盲几乎充斥整个偏僻山村的家乡,接过父母手中的锄头、镰刀,干起了农活,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几年的在家务农,更让他感受到了庄稼人的艰辛,虽然在这几年中,也曾走出大山,南下打工,但总是心里牵挂着什么?半年后,难以融入打工潮流,最终还是背着行囊回到偏僻的家乡。

1994年秋,又是一个山村孩子开学的季节,家乡的教育便走向了低潮,面对着家乡即将停办的学校,面对着山村孩子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在这最艰难的时刻,为了家乡的教育,山村学校教师都是由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组成,没有公办教师。正因如此,村里小学缺少教师,在村委会领导的再三动员下,务过几年农,又见过“世面”的吴绍军成了家乡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从此便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

当时的黑冲村小办学条件极差,教学楼是由当地村民投工用自然石块砌成,屋架瓦面干打垒结构,并且仅有四间的教学用房,学生自带桌椅,每间教室坐两个年级学生进行复试教学。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地村民感受文化的重要性,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于是送子女读书的家长便多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的学生数逐年增多,班级规模也跟着扩大。

在那个年代,国家不富裕,人民温饱尚未解决,所以教师工资也少得可怜,作为代课教师的吴绍军,当时每月所领到的工资也就不足130元,在一家人的生活都难以保障的条件下,曾经的几位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经不起困难生活的折腾,便先后离开了这所偏僻的山村学校,而吴绍军最终选择了坚守,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1634874583598713.jpg

深造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对一个教师而言,文化的底蕴、教育的理念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素养。在工作之余,吴绍军总是如饥似渴的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自己拥有长远的认知和健全的人格。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当了近十年代课教师的他,在工作中,总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他,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家里的所有重担只能由妻子扛着。古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2003年6月,吴绍军考取了湖南省芷江师范。当时,吴绍军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如果去读书,家里要承担学费、生活费及家庭费用,加上又是家庭的顶梁柱;如果不去读书,在代课的过程中至少可以帮助家里干点农活,家庭还可以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然而,吴绍军想到家乡的教育事业,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且专业的老师是培养不出人才的。经过几天的心理战后,吴绍军想到,即使家庭压力再大,也要去深造学习。

那年秋天,已过而立之年的吴绍军卷起行囊,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妻儿子女,再次踏上了求学之路。在师范学习的三年间,吴绍军更是努力学习,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在这期间,吴绍军由于是代课教师,所以从踏入学校那天起,他的工资也就停发了。读书期间的学费和每月的生活费只能靠妻子务农帮补一点,多半是向亲戚朋友借的。三年的的师范求学,让他们一家也欠下了一笔不大不小的债务。

师范毕业后,吴绍军通过上岗考试并且也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并且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的村小。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了避免专业学习上的惰性,他总是把工作中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任务都作为了自己学习的压力,把每一个培训都作为自己学习的机会,用行动来引领身边的同事。 

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009年秋季学期,已是小有教学经验的吴绍军接过前任校长的接力棒,开始担任黑冲村完小校长。由于村级学校教师少,多半是一名教师包一个班,所以工作量也是蛮大的。在学校,他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科教师,也是班主任。在工作中,他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总是身先士卒,二十多年如一日。在教育学生时,他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对于后进生,热心对待这些学生,本着从不放弃,也绝不能放弃一个的原则,耐心说服,从不训斥,坚持循循诱导。

作为一所山村学校,留守学生自然是很多的,为了让远在他乡父母对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了解,他经常和家长们电话交流;和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们交流、谈心;让身在千里之外的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放心;让他们时刻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动向。同时,吴绍军也经常对留守学生时常进行心理辅导,解除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切实帮助学生及他们的家庭解决困难。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1634875815266526.jpg

默默奉献,做山村教育的守巢人

自2009年吴绍军担任黑冲村完小校长以后,他带领全校教师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先后动员上百名学生返学,经过努力,如今的黑冲村适龄儿童辍学率为零,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百分之百。

学校生源得到了有效保障,接下来,吴绍军便是带领全校教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带头钻研教材,带头备课,带头上课,他用校长典范引领全校教职工专业素质的提升。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学成绩曾经位居过全县同类学校前列。

近十二年来,黑冲村完小先后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了近300名合格毕业。据统计,黑冲村完小走出去的学生,先后有50余人升入大学(其中升入国家“211”以上院校20人),从而结束了黑冲村无大学生的历史。

身患重病,扶贫路上永不掉队

吴绍军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从而也造成他的身体严重透支。2019年正月的一个早上,元宵节还未过,吴绍军感觉身体有些不适,身体瞬间站立不稳忽然倒地,家人立马送去县医院抢救。后经医院诊断为:右侧基底节区、胼胝体压部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3级;双侧颈内C6-7段钙化斑块。体检结果一出,全家都崩溃了。

经过10余天的抢救治疗及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吴绍军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但从未间断过吃药。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

自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吴绍军也同样参与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2019年,正值全县脱贫攻坚验收之年,每位帮扶责任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很多同事都建议吴绍军向镇扶贫办提交申请,让有关部门不再安排的帮扶任务。但吴绍军作为一名党员,虽然重病在身,却仍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与其他攻坚队员一样,走访贫困户、完善各种表卡册等,一样没有落下。特别是在省级评估验收前,吴绍军每天下班后,就跑到贫困户家,与他们交心谈心,尽最大努力提高贫困户的满意度。

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吴绍军所做的一切,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也得到了上级的领导的肯定。在扶贫路上,他一直坚守着,永远没有掉过队。

吴绍军由于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按时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6年,吴绍军当选为寨英镇第三届人大代表;近年来,吴绍军曾先后8次被当地镇党委政府授于“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21年9月,吴绍军荣获全市“师德模范”称号。

二十多年如一日, 吴绍军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着自我的一生。他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换回了如今的累累硕果和桃李满天下,这更加坚定了他“永走教育朝圣路,愿做儿童点灯人”的信心,工作就是他的生命,他决心为壮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生命不止,育人不息。(罗时顺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