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江县合兴镇坚持把发展壮大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抢抓“四新”“四化”高质量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将牛产业做大做强,决心走出一条“赶着牛儿奔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党委统筹,打造一个产业品牌
“大家要真正坚定信念信心,把肉牛养殖作为一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着力推动全镇肉牛产业标准化、规?;?、品牌化发展?!?月24日,合兴镇与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德江SPV公司在板坪村大坝头组示范养殖小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镇党委、政府现场帮助大家理清发展思路、提振发展信心。
合兴镇印发了《合兴镇肉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班长、相关站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肉牛养殖产业工作专班,明确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自然资源所、林业环保站等职能股室牵头负责,进一步理清当前全镇肉牛养殖分布、存栏数量、闲置土地等底数情况,为接下来的肉牛养殖产业提供统一规划、统一选址等服务,着力破解发展肉牛产业“购牛资金周转难、基础设施投入大、选址受限因素多”等问题,确保全镇肉牛产业平稳快速推进。
“我们把全镇15个村(社区)划分为龙溪、白果、板坪三个片区,由专班成员进行分片包保负责,并积极发动联系村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员进组入户,做好政策宣传、技术服务和购买保险等工作?!痹谡蚣际醴癖U献ò喑稍蓖趺澜蠢?,通过分片负责和职能分工,不仅充分整合了镇村两级资源,更压实了各自工作责任,进一步凝聚了全镇发展肉牛产业的工作合力。
该镇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算好“时间账”“经济账”和“发展账”,提出了全镇肉牛饲草种养“一区两带四村”产业发展思路,致力于高标准建成大坝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和清明、鸟坪高效饲草种植示范带,示范引领板坪、茶园、龙溪、丰林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逐步打造具有合兴镇特色的肉牛养殖品牌,计划到2025年,全镇稳定肉牛存栏量1万头以上,出栏5000头以上,种植优质高产牧草5000亩以上。截至目前,全镇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21户,11至50头家庭牧场78家,散户905户,肉牛存栏量突破6600头。
支部带头,建立一个运营模式
“仅仅12天就高质量完成了一座5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修建,养牛缺钱还帮忙协调贷款,就连技术指导和出栏销售等后续工作都有保障,这回带着大伙致富有盼头嘞!”长线村党支部书记田吉满怀信心,对这次发展肉牛产业感受最深的就是“力度大、推进快、得民心”,“关键就在于镇党委、政府科学布局和高度推动?!?/p>
28岁的田吉是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换届前经营着一家装修设计公司,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动员下,回乡开启全新的创业之路。为进一步加快全村肉牛产业发展,白天他带领村两委踏访可以利用的闲置圈舍、土地资源,晚上召开群众会积极宣传动员,听取群众意见、消除发展顾虑,下定决心要带领大家一起抢抓机遇大干一场。
“过去家里养牛都是吊在坡上,增肥不快,效益不高,现在镇里统筹规划土地建设肉牛养殖小区,养殖户可以租用圈舍进行统一饲养,不仅能节约饲养成本,还能享受更为集中的保障服务,完全没得后顾之忧,等项目完工后我还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背は叽宓难郴镅歉咝说厮?。
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关于“走具有贵州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政策机遇,加强与贵州黄牛产业集团深度合作,创新推行“党支部+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四方合作”模式,由企业提供能繁母牛和技术指导,农户负责牛只的全程饲养,村集体负责日常监督和服务管理,党支部负责督促农户履行“四方协议”。
在利益联结方面,由村集体以300元每年每个蹲位的价格出租给养殖户,代养能繁母牛生产牛犊后饲养到4-6月龄出栏时,市场销售总额的70%归农户所得,28%归企业所得,村集体和党支部各提取1%的服务管理费,预计辐射带动脱贫户220户600余人,每头牛带动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余元。
集体领办,构建一个循环体系
“传统放牧对山区生态的影响很大,如今大力种植饲草并将牛进行集中圈养,不仅能够?;ど肪?,还能延长肉牛养殖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焙闲苏虬迤捍逯榧嬷魅巍⒓寰煤献髁绶ㄈ伺矸锞晁档?。
今年以来,合兴镇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着力推动肉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探索构建了“种养结合、生态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循环体系,明确由村集体领衔,积极打造板坪、鸟坪、清明、长线5000亩以上优质饲草供应基地,逐步推动形成“牛多—粮多—牛多”的良性循环体系。
下一步,合兴镇将持续深入贯彻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着力推进肉牛饲草以及花椒、茶叶等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和提升产品附加值,规划建设1万亩高标准生态茶叶种植基地、1万亩高效饲草种植示范带、1000户肉牛养殖示范户,实现全镇肉牛存栏量突破1万头,户均增收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