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以生态为形,文化为魂,着力在创建生态示范区上下功夫,在培育生态文化、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上作文章,全域旅游闯出一遍新天地。
党建引领红色旅游新图景
走进沿河谯家镇长征村和白石溪村,青山宛如画屏,溪流蜿蜒流淌,空中弥漫着各色花香,“黔东苏区 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熠熠生辉。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谯家镇长征村、白石溪村之间。2021年5月,长征村、白石溪村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
为确保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沿河高度重视,突出党建引领,成立土地湾红色黔东党委,整合多方资源,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22家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项目指挥部,充分发挥党委引领作用,依托长征村和白石溪村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黔东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组建红色文化研究会,建立专兼结合的红色文化人才库,打造黔东红色文化传承人才引领创新示范区,组织县内外红色文化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黔东苏区革命历史,收集整理红色故事,编排和演出红色情景剧。
目前,共挖掘红色史实和故事49个,编印《红色黔东、永放光芒》《红色土地湾》等红色书籍10余部,编排红军情景剧5个。
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土地湾红色文化园,编制34个项目,整合中央、省市县各级资金2050万元,建设可同时容纳500人的长征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对农户房前屋后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三园”进行改造,完成180盏路灯村庄亮化。
同时,在长征村红军街开办特色农产品商铺、地方特色饭馆、土家精品民宿;在白石溪村产业基地种植油菜产业800余亩,发展红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奋力描绘红色美丽村庄新图景。
近年来,沿河充分发挥旅游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带动战略,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欣欣向荣。建立“党委统领、政府协调、部门协作”领导协调机制,找准基层党建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点,充分发挥党建在提升现代旅游功能和旅游产业整体质量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旅游从单一部门落实向党政高位推动转变。
生态绘就农旅融合新画卷
走在中界镇狮子山农业观光园的鹅卵石小道上,耳边萦绕着潺潺的流水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紫色的花海,让人心醉其间。
中界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经营,以乡村休闲度假村旅游为载体,以生态庄园、农业研发试验园为平台,建设1000亩的狮子山农业生态观光园,促进现代山区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沿河积极探索山区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的实践路径,大力实施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推进基地建设景区化、产业发展园林化、经济效益多彩化,加快山区现代农业与乡村休闲体验旅游融合发展的步伐,2021年,科学规划沙子南庄景区提升项目、黎芝峡景区佛指山-烽火台片区建设项目、沿河土地湾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河西匝道口旅游综合体项目,针对中界狮子山、沙子十二盘森林公园、淇滩旅游综合体等在建旅游项目形成了具体方案,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创建和全域旅游发展共生共荣、交融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沿河印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编制《沿河土家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沿河土家自治县文化旅游“十四五”专项规划》,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聚焦“两大提升”目标,深入实施“四大行动”,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主体活力有效释放,旅游业态丰富多姿,服务接待能力全面加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品质全面提升。
文化奏响文旅共振新旋律
沿河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有“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称。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土家族人民,素来无歌不节、逢节必歌。这山没得哪山高······高亢的旋律,走进新加坡,回荡在亚洲音乐大赛国际总决赛的赛场。
沿河乘着旅游产业化的“东风”,积极探索“旅游+山歌 ”的旅游新业态。深入开展土家山歌进校园、进村寨、进农家活动,实现村村有文艺队伍,寨寨有文艺人才,景点有业余学员,人人会唱土家山歌,涌现民间文艺团体一百多个。极具沿河土家特色的《望牛歌》《栽秧歌》《乌江船工号子》《这山没得那山高》等山歌先后三次在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制播出,多次走进贵州卫视等栏目,逐渐成为沿河山歌的一张张亮丽的名片,每年的东、西、南、北部片区山歌演唱大赛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
乌江百里画廊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麻阳河是国家级黑叶猴自然?;で?,沿河借助这两张国家级名片,加强与省内外院校合作,借助央视、贵州卫视、多彩贵州网等的影响力和专业策划能力,成功举办了多届“画廊乌江·山歌沿河”为主题的中国贵州沿河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旅游文化节,“多彩贵州·魅力沿河——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旅游文化节”文艺演出,“中国贵州·沿河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旅游发展论坛”,组织游客参观淇滩古镇、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游览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麻阳河国家级自然?;で纫幌盗谢疃?,使乌江之滨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逐渐走出贵州、走向全国。
多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土家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在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造就了土家花灯戏、土家摆手舞、民间集体舞蹈肉莲花、耍锣鼓等休闲方式,孕育了哭嫁歌、花轿戏等生活方式,酝酿了土家敬畏自然、敬畏天地的的傩坛戏、打绕棺等古老神秘的民俗仪式,赋予了沿河全域旅游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