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坪场镇坚持把网格化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按照“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全镇统筹”的原则,搭建镇、村、组三级管理网格,“线上+线下”双线服务平台,坚持党建引领,带领各方联动共建、多元共治,推动资源、管理和服务重心全面下移,不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
厚植组织根基,健全体系架构。成立网格组织领导机构,坚持网格化管理工作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抓,综治中心牵头负责,各村党组织联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头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以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带动各类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优化科学设置,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党员分布情况等进行网格设置,全镇18个村共设立基础网格105个,55名网格员488名联户长联系全镇6077户,按照“多网合一”的要求,将网格职责细化为基层党建、信息摸排、便民服务、矛盾化解、隐患排查、环境整治、宣传教育等,全面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立联动系统,以志愿服务为主,发动广大农村党员、退职村干部、群众志愿者来实现网格化管理。同时,整合网格化管理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等工作,各个部门、各种渠道在一个主题下向农村基层聚焦发力,在疫情防控、便民服务、安全生产、防汛抗旱、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作用。截至目前,网格员为村民提供各类咨询3200次。通过召开院坝会,接受网格化微信群信息等总计收到群众意见1000余条。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网格工作例会、民情回应、台账管理、网格微信群管理、服务公示等网格化管理规章制度;将网格化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任务。
立足改革赋能,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下发《网格管理工作清单》,鼓励引导发扬地域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和创新网格管理模式。每个网格内成立党小组,在人员相对聚集的地区,制作网格党务村务公开栏,将最新的各类惠民政策宣传到群众身边。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以户为单位,确保所有村民在群中实现横向和纵向互动。强化队伍建设,驻村干部、村干部,主要负责联系指导;网格长负责本网格内各项工作的协调;每个网格内配1名以上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保洁,2至3名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党员担任调解员,调解各类家庭、邻里纠纷。注重网格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培养相结合,制定《大坪场镇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履职到位,网格员按“就近就亲”的原则联系农户,明确工作职责,定期拜访网格内弱势群体,及时掌握各种社会不稳定群体动态,及时上报网格内各类基本信息,在群众遭遇突发事件、家庭变故、邻里纠纷及有服务需求时,网格员及时赶到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在镇级层面建成网格化综合指挥中心,可对所有网格进行实时监控,对网格内各项问题及时调控,形成“全镇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
优化治理方式,创新平台载体。成立网格化管理调度中心,建立“双线服务”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线下建网格,实现人员管理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全覆盖。线上搭网络,整合各部门数据,将党建、综治、民政、派出所以及各村网格化数据,统一纳入网格化综合平台进行管理。村级网格员通过“一日双巡”,对网格内居民的房屋、人口信息变化情况进行实时更新,及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矛盾纠纷等工作。对于无法自行处置的,及时上报至镇级,形成广覆盖、高效率的村情民意收集网络和协调处理体系,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刘政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