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近年来,思南县关中坝街道坚持以高质量党建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引擎”,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夯实基层治理基石,全力实施“三大行动”、深入推动“三治融合”、着手打造“三个有力”,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擘画一幅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实施“三大行动” 筑牢乡村治理战斗堡垒
夯实基层党建之基,焕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思南县关中坝街道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着力培养一批“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一线。
“领头雁”选育行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青年人才库”建设为抓手,优化队伍结构,拓宽选人视野,系牢乡情纽带,诚邀有知识、懂技术、有能力、有担当的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回村任职。2020年以来,储备培养后备干部61名,进入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32名,回引“新乡贤”3名、高中及以上学历4名、退役军人3名充实村党组织书记队伍,20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年龄、学历结构大幅优化。为了培育优秀的“领头雁”,该街道除了组织多种类的专题培训、班子成员帮带、学历提升计划,还借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组织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实地观摩、亮点介绍、座谈交流等形式,学经验、找差距、看不足,总结提炼党建特色做法、学习经验做法,营造“比、赶、超”的浓厚氛围。
“党员联系群众”包联行动。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20个村(社区)建立党员“包片联户”制度,每名党员包联10-20户群众,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协调解决诉求难题,统筹将党建、综治、文明行动等设立的网格进行合并,统一纳入“包片联户”内容,500余名党员嵌入网格,按照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等职责走访一次包联户,做到“四必访、四必到”,促进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抗旱救灾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切实畅通村民与村干部沟通交流渠道,及时了解村民诉求和期盼。
“服务提升”志愿行动。落实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村(社区)“双报到”制度,将每周的星期一设立为“党员志愿服务日”,开展“三多”整治行动、文明创建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各村(社区)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惠民、医疗健身、法律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N”支志愿服务队,招募有条件的党员、群众、五老人员、春晖人士等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系列志愿服务,让党员身影处处体现,拓宽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渠道,增多群众了解党组织的途径,促使党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推动“三治融合” 探索乡村治理崭新模式
关中坝街道坚持把自治、法治、德治作为根本方式,将“三治融合”作为社会治理基础性工程,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以自治聚人心,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坚持阳光议事,让自治“实”起来。街道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监委成员全程参与,监督党务、村务公开,强化村级权力运行,维护村庄稳定。建立村民代表信访联席机制、村干部主动接访模式、“网络化+”快速响应机制等民主自治形式,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建议、合理诉求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快速处置,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参与、群众解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
以法治定正道,规范乡村治理的刚性约束。持续推进“民心党建+村规民约”乡村治理模式,结合村情民情,全面清理检查旧版村规民约,并通过小喇叭、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形成“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街道、村级法律服务志愿队定期进村入户,做好村民土地政策咨询、矛盾纠纷、合同签订等工作,引导村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律思维,对于有矛盾倾向性的村民及时给予法律上的解答,晓之以情、动之以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德治树新风,凝聚乡村治理正能量。搭建“德治”平台,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事等途径,建设“德治”实体宣传阵地。同时,以公示栏、小喇叭广播站等为抓手,对村内好人好事进行宣传,构筑“线下实践站+线上微宣传”的宣传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勤俭节约、诚实友善、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焕发出新光彩,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打造“三个有力” 加强乡村治理各项保障
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等因素逐渐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阻碍,使乡村治理面临的任务挑战仍然艰巨。该街道将壮大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政策优势,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壮大有“活力”的农村党员队伍。坚持把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贵州省发展党员工作规程(试行)》,按照5个阶段25个具体步骤,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发展党员指标向乡村倾斜,注重将文化层次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发展成为党员,不断优化调整党员结构,近三年来,共发展农村党员4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0余名。
强化有“合力”的政策资金保障。足额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基层党建专项经费,制定《关中坝街道村(社区)两委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全面落实乡村治理改革体系,树立了“付出有回报、干好有发展、扎根有保障”的鲜明导向。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升级优化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配套设施,加大投入力度,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条件,先后投入10万余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布局矛盾纠纷调处室、综合接待窗口等功能区域,实体化运行做优群众矛盾纠纷、信访诉求、投诉举报“一站式”服务,“一窗受理、多窗办理”,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探索有“潜力”的治理路径。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发展功能,着力增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优势,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平安关中坝”成为群众“暖心名片”。
2022年5月,思南县关中坝街道被中共贵州省委平安贵州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平安贵州建设示范街道”。(徐文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