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打造“善行沿河·和美土家”的目标定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深度和实效迈进。
“小规矩”推进大治理
为进一步提高村级治理水平,推动文明新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近年来,该县各村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把“村规民约”作为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解决邻里矛盾纠纷的重要抓手,发挥好“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剿鞔葱孪绱逯卫硇履J?,着力强化村民的规则意识和执行意识,不断修订完善道德评议会、村民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会议、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制度等章程规定,逐步构建村民自治体系,“以约化人、化风成俗”。
并且坚持以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红黑榜”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让百姓有据可依,很大程度上约束了部分不和谐行为发生,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进一步强化群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生活观念。
村民们依据“村规民约”的规定,对辖区出现的不良现象也勇于据理力争,进行批评和教育,引领见贤思齐的文明风尚,有效带动村风民风的改变,形成事事守底线、人人促和谐的新气象。
“小宣讲”汇聚大能量
为更好地实现理论接地气,该县结合当地特色,各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等场所,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乡风文明等理论宣传宣讲。
通过将理论政策、先进典型等集中宣讲与分散宣讲相结合,以“理论宣传二人讲”、快板、花灯戏、土家山歌等为载体,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把理论宣讲与群众身边的典型事迹与生活实际用文艺的方式结合起来、表现出来,创作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文艺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声音快速传播、家喻户晓,使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增强其吸引力与时效性。
该县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者作用,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群众送课上门,让他们第一时间学习最新理论,又能感受到组织的关心,汇聚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强大正能量。同时,线上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等阵地作用,发布最新理论与政策,采取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话语体系,用百姓话讲百姓事,借助“乡村夜话龙门阵”、三微一端等“线下+线上”方式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等,让党的最新政策与基层“零距离”,真正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小积分”普惠大民生
开办“积分超市”入村是深化“美在家庭”创建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通过用文明积分换购生活用品,调动广大农村家庭争创“美在家庭”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共建共治共享。
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的工作思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志愿服务、村民管理积分兑换制度,确定了积分项目、积分使用和管理方式,做到操作明晰、评比公正、兑换清晰。广大群众按照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次数、劳动强度、服务时长以及参加“美丽庭院”创建、“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获得相应的活动积分和考核积分,根据积分定期到爱心超市兑换礼品。
通过“小积分”调动村民创建美好家园的热情与信心,提振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精气神”,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得到实惠,积极投身于社会治理中。(杨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