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色彩斑斓、阳光正好。一栋栋小别墅静卧在群山中,与纷飞的落叶、精致的菜园、路边休憩话家常的老人共同构成了一幅冬日山村“水墨画”。
一场由思南县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150余人参加的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正在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培训基地开展,为持续推进法治乡村聚力。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思南县在党组织领导下,逐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此次培训收获颇多,回去之后要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法律服务的联络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会事务的监督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己之力。”孙家坝镇街上社区“法律明白人”孙志伟说道。
固本强基 党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
党管农村工作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固本强基之举。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主心骨。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乡村治理才能蹄疾步稳。
思南县以党员为骨干,积极推动入党积极分子、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乡贤、春晖人士等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治理,从干部唱“独角戏”到干群跳“集体舞”,以自治“消解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有机地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融于一体,形成了从内及外、由下至上、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新的治理模式,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动能。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等一大批村庄实现了蓬勃发展。
生态宜居 和美乡村入画来
乡村治理,生态宜居是关键。思南县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开展攻坚行动,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把全县所有行政村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得以有效处理。
走进思南县邵家桥镇珠池坝村,入眼处,农家屋舍俨然有序,村庄道路干净整洁,田园里瓜果飘香……
曾经的珠池坝村吃的是红薯酸菜,住的是石屋。在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中,珠池坝村立足村情实际,坚持“支部发动、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群众参与”,聚焦打造优质人居环境,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行房前屋后自己干、小微项目能人干、重点工程专业干,群众参与共建。一大批农家小菜园、“美丽庭院”、公共厕所、文化广场等得以建设,一些房屋及生产性用房得以改造修缮,整个村庄旧貌换新颜。
移风易俗 塑形铸魂
匡正社会风气、塑造乡风文明、重视道德建设,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思南县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持续强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注重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幸福指数。
思南县板桥镇枣树坪村鼓励号召群众自觉参与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勤俭节约,争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埂懊览鐾ピ骸薄靶羌段拿骰А钡绕辣然疃绶缥拿骰婪⒘诵缕?。
思南县邵家桥镇珠池坝村依托“春晖积分超市”,将村容户貌整治、文明礼仪倡导、公序良俗引导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积分兑换结合起来,同时出台《家庭文明奖励制度》,将群众日常表现进行量化积分,每半年兑现一次奖品或开展评比表彰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内生动力,凝聚起了振兴乡村的文明力量。
……
春风化雨,成风化人。思南各地围绕“三治”融合进行积极探索,将道德文化传承、农村文化建设、乡风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实践,增强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个个和谐文明的乡村遍地开花,乡村善治之路越走越宽广。(阮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