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强降雨影响,松桃公路管理段管养路段G352张巧线K225+100~K225+180段(松桃盘石镇黄连村)边坡塌方,松桃段及时应对、高效处置,很快便抢通塌方路段。此次边坡塌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得益于松桃段的应急防控体系。
松桃公路管理段下辖区域边坡133处,桥梁28座、隧道3个,管辖的多处路段临水临崖,县内地形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汛期强降雨极易引发公路水毁。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松桃公路管理段全力抓好防汛保畅工作,建立“制防、人防、技防”的“三防”应急体系,确保平安度汛。
明确工作职责 健全值守制度
成立段应急抢险值守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办,明确领导小组、应急办工作职责;组建“带班领导+值班负责人+专职值班人员+值班员”的四级应急队伍;厘清养路工程股、安全监督股、设备物资股、应急办四个重点部门及一线养护站工作职责。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主体责任链条,拉直工作线,绷紧责任弦。
防汛保通工作安排部署会
为规范应急抢险值守工作,强化机关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工作责任、工作要求、工作重点。通过强化配合、明确权责,进一步打通业务壁垒、精准定岗定责。
织密人防网 配齐防汛队伍
多措并举,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全力夯实防汛保畅“人防”基础,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范应对能力。
为实时掌握公路动态,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启用“网格化”风险防控机制,选优配齐防汛队伍。松桃公路管理段为一级网格,段机关干部职工担任一级网格员;各养护站为二级网格,建养集团相关负责人、养护站全体工人担任二级网格员。以各养护站为网格中心,将管养公路划分为6个片区,严格执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的“四定”管理要求,建立“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的“三查”工作机制,划区域、分队伍开展公路防汛保畅工作,确保公路处于良好状态。
升级改造后的应急值班室
为把牢汛期风险防护关,实施“部门联合、干群结合”巡防办法,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一方面加强部门联合,启用“路域共管、风险共防、隐患共治、产权共维”联勤联动长效机制,联合道安办、交警、交通运输执法六支队二大队等部门,开展汛期隐患联合排查工作,对管养公路进行“拉网式”“起底式”排查;加强与沿线村支两委沟通对接,在各村镇设立公路巡查员,进行公路情况报送,提高险情处置效率;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洪水调度等信息,做到未雨绸缪、超前防范。另一方面坚持干群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普及汛期识灾避灾知识,向群众讲解公路险情报送流程,积极推进群众报灾,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查灾、人人报灾”社会氛围。
织密技防网 强化技术支撑
着眼长远,立足常态,探索实施高效的信息化举措,全力夯实防汛保畅“技防”基础,推动科技赋能公路防汛。
规范音视频调度管理和使用,确保调度指挥“连得通、叫得应、答得上、看得见”,开展段机关应急值班室全面改造工作。对电脑、外置麦克风、外置摄像头等设备进行升级更新,在值班室安装应急调度显示大屏,强化软硬件配备,切实提升音视频通话的质量、效果。并明确专人负责音视频调度工作,切实做好调度设备的长期运维,确保调度指挥工作运转高效,响应及时。
防灾减灾宣传
提升汛期隐患排查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建立隐患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全力推进台账隐患自动化监测站点全覆盖。在白果坝隧道、滴水洞隧道、苦竹园隧道安装实时监测系统,对隧道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在孟溪服务区、迓驾服务区设置自动监测设备,掌握服务区实时动态;在风险点设置温度计,使用环控云平台在线查看监测点温度、湿度。针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开展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工作,群策群力,会商会审,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变化趋势分析研判,为汛期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确保及时、精准、高效发现风险,做到第一时间响应,对症下药处置。下一步,松桃公路管理段将加强部门联合,推进交警部门公路监控画面接入松桃公路管理段应急监测系统,切实扩大监测范围,保障公路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