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注重价值引领 厚植科普土壤——德江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档升级
2024/07/12    来源:德江文明网     点击:461   

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3D科普展板体验、科普资源包实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群众展示科学魅力;科普大篷车进农村(社区),科普挂板展出、“易拉宝”展架演示……为广大农民群众送上科普“套餐”;社区“科普驿站”、社区科普广??;“党建+科普”示范社区、“移民科普”示范社区、北城科普示范带……在德江这片广袤土地上,科普之花正尽情绽放。

近年来,德江县科学技术协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强化协同推进,积极履行“四服务”职能,加快深度融合,有效促进科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实现了新跨越。

高位推动 强化顶层设计

近年来,德江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持续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格局,做到常抓常管常议;把全民科学素质有关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科普专项经费列入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先后出台政策部署展开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明确到2025年“德江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2%”的工作目标。梳理细化了30项重点工作任务,确定每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并细化措施、办法以及完成时限和预期效果。

提升能力 突出建强阵地

“三类”(生态移民、沙坨库区移民、易地搬迁移民)移民组成的楠木园移民社区,生活习惯、理念意识等综合科学文化素质都急需提升。该县坚持以项目为依托、以创建为抓手、以服务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基层科普阵地建设,以点带面提升区域科普服务能力。

2020年,利用科普益民示范工程项目,在楠木园移民广场建设由6个永久性科普展板组成的科普长廊,每季度更换的科普宣传内容,使越来越多的移民群众参与到健康生活和社区科普活动中来,激发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不仅成为了社区科普宣传的新亮点,更成为了众多移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好去处。

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之机,建成全省首家社区“科普驿站”,每天对外开放。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区、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区、科普视频区、科普图书阅览区、健康生活知识宣传区、科普设备体验区、科普教材动手区,可让移民群众随时享受到“科普大餐”;移民子女更是最大受益,科普器材体验、益智玩具编制等线下科普和科普e站线上科普,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既能够实际体验,还能够查阅到自己喜欢的科普知识,不仅提升了的知识面,更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申报科普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通过“1331”的建设(一个“科技工作者之家”、3个科普示范学校、3个科普示范社区、一条长6000米的科普示范带)和“5830”(5类群体素质提升行动、8支科普宣传队伍、30户科普示范户)行动,提升涵盖城北场口、楠木园、团结3个社区示范带内64735名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7.5%达到14%,示范引领全县52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达到12%的工作目标。

同时,还建设了合兴镇长线村“稻菌”轮作、煎茶镇松溪“稻油”轮作科普惠农示范基地,建设了四坪、场口“党建+科普”示范社区,团结“科普+综治”示范社区;建成了新场国防科普教育、高家湾劳动技能实训和德江县第七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实训)等研学基地,大力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积极推动“科技+科普”“产业+科普”行动,打造了社会化科普新引擎??破照蟮匚褐谔峁┝烁玫目破仗逖?,成为提升科学素养、推进文明实践的重要窗口。

抓实活动 持续搭建载体

持续聚焦五大重点人群,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坚持建载体、搭平台,全力推进全域科普生动开展。先后以“易拉宝”展架和“挂板”形式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和科学家精神以及和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常识,向广大学生发放定制有科普知识的练习本,让广大学生对科普知识入心入脑。深入村、社区开展义诊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放网络安全、防范电信诈骗、健康生活方式、自然灾害科普知识、全民科学素质读本、防范邪教知识手册等各类科普宣传资料共5万余册,开展康复治疗、外科诊疗、骨伤、风湿病、内科、眼科白内障筛查、b超检查等义诊义疗2000余人次,免费发放40余种价值10000余元的高血压等常见病慢性病药品。深化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遴选表彰了3家先进农技协、12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60名农村科普带头人,持续培育和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巧搭平台  建设“暖心之家”

在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基础上,德江巧搭平台聚民心,建设科技工作者“暖心之家”。按照“三室”思路,建设科技工作者科普图书室、运动休闲室、座谈室,打造具有生机活力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力所能及地提供支持和服务??萍脊ぷ髡咧业慕ǔ?,为下一步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更为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专家论坛,邀请高层次人才来校作学术报告,为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渠道与机会。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