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底儿般厚的眼镜儿,一副严肃的表情,步履总是匆匆......他,就是铜仁市公安局警务技术四级主任,科技信息通信处副处长(总工程师),铜仁市第三批市管专家——李杰。
“一张照片,我加入了警队”
从小,李杰就是“学霸”,高考他顺利考入了天津大学,他的志向是进军IT界,在北京定居。
1998年洪灾,还在读大学的李杰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这张照片。
图为1998年洪灾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奋战在抗洪抢险最前线。
滔天洪水,船上的她们也曾极度绝望过吧,但她们却面露微笑,这个微笑触动了李杰,他也能为群众做点什么,他的理想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
“当不上兵,那就加入警队,也算是对军人梦的弥补。”
2003年,李杰过关斩将,通过招警考试,来到了警营。非公安院校毕业的他为尽快适应公安工作,天天在单位“泡”着,从极细小的事情做起,每一件事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极致。他负责的建设项目获得全省科技强警优秀奖2次,三等奖1次,二等奖1次。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中国新通信》《警察技术》等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大数据局评选为大数据专家库专家、铜仁市第三批市管专家;2022年铜仁市公安局命名成立了“李杰工作室”。
“瘦瘦的个子,戴个眼镜儿,步履匆匆,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偶尔在办公楼走廊遇见他,也是一阵风儿似的擦肩而过......”这,是同事眼中的李杰。
“虽然我不奋战在打击维稳处突一线,但新时代的公安工作,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当自身参与建设的系统,能够为业务警种侦查办案、打防管控提供支撑,我一样感到欣喜和自豪,一样有成就感。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这,是李杰眼中的自己。
一个不办案的人民警察
“你一个警察不办案,不知道你一天在捣鼓些啥?”
“哎,案发快一个月了,一点线索都没找到,天天这样熬,啥时候是个头?”
“之前任务都还没完,新任务又来了......”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到来,传统侦查破案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基层民警工作压力剧增。如何向科技要警力,为基层一线实战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从“汗水警务”到智慧警务的转变,成为李杰新的课题。
一切从零开始,李杰和他的团队在机房鏖战,他放弃年休,放弃补休,一天一个目标,一年一个台阶,就像孕育孩子一样“孕育”着这个项目。两年后,系统搭建完成并初步上线试运行。
但系统上线了两天,运行在系统上的10多个预警模型都没有“工作”,一个数据都没有?!奥宰印钡睦罱莒耍岵换崮P统鑫侍饬??每隔10分钟,他就会去刷新一下,他在机房和衣而睡。
“嘟......嘟......”是系统预设提示!凌晨2点,睡梦中的李杰从睡梦中惊醒,他盯着屏幕看了好一会儿,才一跃而起来到屏幕前。没错!就是预警信息,其中一条还是潜逃十多年的逃犯的。他随即联系相关部门,仅花了3小时,民警就将这名潜逃十多年的逃犯抓捕归案。当得知逃犯被抓获归案的那一刻,李杰像复读机一样对他的团队说道:“系统没白做,能预警,能够抓到人......!”
首战告捷!李杰和他的团队没有休息,就又开始就对模型功能进行再完善.....就这样,凭着一股干劲儿和韧劲儿,他们研发的系统从建成走向完善,逐步应用于公安的业务工作中。
他参与建设的智能平安小区和禁毒链条式管理系统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案例,禁毒链条式管理系统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大数据安全十大优秀案例,获得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牵头建设的铜仁平安警务云2019年被第二届中国警务信息化建设成果推介活动研讨会评为最佳安全解决方案。
他在哪儿?他“在”你身边!
李杰在哪儿?他在机房?在工作室?不,他“在”你身边!
当你走在大街小巷,抬头看到的“天眼”,你是否感到了安全?当你能足不出户办理公安业务时,你是否能感受到了便捷?当你拨打救助电话,民警、辅警能在很短的时间来到你的身边,你是否感到了温暖?
滴,滴,滴...... 2022年3月,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民警收到提示:请注意,嫌疑人杨某某在万山城区某街出现,请处理。嫌疑人杨某某刚出现在万山,民警就收到了预警。
为实现现代科技与警务机制的深度融合,将公安工作实现从“汗水警务”到智慧警务的转变,2016年铜仁公安开始实施“科技兴警”战略。
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的李杰,成为铜仁平安警务云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及系统建设主要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两年的努力,一个集“云计算、云存储、云搜索、云应用、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立体防控云平台——平安警务云建成并上线运行,实现了铜仁公安数据的开放共享融合。
2018年4月,男子刘某遭遇电信诈骗100余万。案发后,沿河警方立即开展侦查。因电信诈骗犯罪活动隐蔽性较强,加之犯罪嫌疑人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案件侦破的难度加大。侦查员打破传统破案手法,借力大数据,通过平安警务云终端分析比对,很快就掌握并锁定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6月29日,犯罪嫌疑人在遵义落网。
目前,铜仁平安警务云已建设推向基层实战部门应用系统8个,这些系统成为办案民警的破案“利器”;拓展在铜仁平安警务云上的办证办事、咨询查询、驾照、违章处理等公安窗口服务管理体系,让群众感受到了方便快捷。截至目前,铜仁平安警务云智能预判推送有效预警信息100万余条,运用铜仁平安警务云平台为全市公安实战部门侦查的2538起刑事案件侦办提供支撑,抓获涉案嫌疑人2000余人,抓获网上逃犯200余人,解决群众求助800余起。
“总要有人作铺路石,一颗螺丝钉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喂,110吗?我感觉有人跟着我......”公安机关在接到这类警情时,需要精确的知道报警人具体位置,但报警人由于惊慌很难准确地告知自己的位置。这就导致咱公安民警很难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为解决这个问题,铜仁公安决定研发一个系统。李杰,成为这个项目的具体负责人。经过努力系统研发成功,但还没等李杰和他的团队高兴几天,便发现这个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民警出警效率,基层民警意见也很大。
那段时间,李杰吃住都在单位,即便他将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也没找到故障点。虽然心急如焚,但阵脚不乱,静思、梳理、架构,他和他的团队多次讨论,反复否定,最终找到了突破口,优化定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出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报警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救助。
这个系统,获得了全省公安科技强警优秀奖。
遇到技术瓶颈没有思路、系统瞬间崩溃重头再来,努力了两年的项目最终没能实现......这些李杰都碰到过,很多时候他选择默默承受,静静思考,抽丝剥茧将问题一个个剥落,分析、建模,然后又重头再来。就是凭借这么一股韧劲儿,他攻克了项目研发过程一个个难题,搭建了应用服务于公安实战的系统平台,为助推平安铜仁建设迈上新台阶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笔者问李杰,你身边有许多战友战功赫赫,你这样默默无闻做着幕后工作者,你不失落吗?
李杰告诉笔者:“当系统研发失败找不到突破口时,也迷茫过,也想去一线,但当系统建设完成后,看到战友们用系统破案、为群众服务,对我参与建设的系统的认可和肯定,我就觉得,干工作嘛,总要有人在幕后,总要有人作铺路石,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在不在一线,其实不重要,一颗螺丝钉,一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