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罗芹,是黑水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主任。2019年9月,经组织安排任黑水镇凉村村脱贫攻坚队队长(后期更名为指挥长)。在凉村村,我的名字很响,大家都说我是个特别勤快的驻村干部。个子小,嗓门大,一身迷彩走天下,走出凉村村的大变化。
“走”出群众满意度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在基层多年,深知群众满意度是农村基层工作“疑难杂症”之一。初到凉村村,我便接手几户“烫手山芋”。中凉组70岁的田应生便是其中一户,原来田应生一家因儿子有小车没能享受低保,心里不乐意得很,见着干部总是没有好话语。
了解情况后我便上门走访,第一次人家还比较客气,礼节性地把我“请”出门、第二次就不那么客气,直接“推”出门了。偏偏我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子,这样的情景反倒让我越挫越勇。
我知道老田心里的梗,今天不行那就明天,我也知道只有耐心才能打动群众的心,被“老田”多次轰走后,我依然坚持入户找他们拉家常、讲政策,有时候帮忙打扫庭院卫生,有时候知道他们有难处就赶紧帮忙办妥,虽说能力有限,但一定会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以真心换真心,最终获得了田应生一家人对政策的认可和对本人的信任。经过一年的朝夕相处,我们早已是亲如一家,隔老远就满脸笑容的喊着“罗妹、罗妹”。
就这样,在一年的时间里,我无数次行走在乡间路上,无数次走访于群众家中,与他们交谈、交心并帮助他们,他们淳朴的情谊也感动和支持着我,现在我走到村里,老乡们总是要热情地邀请我到家里“喝口茶”。
“干”出乡村大变样
“你一个女娃带着那么多人来我们村里工作不容易嘞,刚来的时候觉得娇娇小小的,怕是待不上几天,结果前段时间村里搞旧房拆除你拿着工具第一个往前冲,把我们都看愣了。勤快,肯干,好姑娘!”凉村村村民唐玉英拉着我的手乐呵呵的说。
一句话让我回想起这一年来村里大大小小的事。这一年,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月黑风高、不管是山间还是田头、不管是入户宣传还是硬化路面,我虽是“小女子”心里却是没“虚”半点的。心里有信仰,身旁有战友,身后有老百姓,我怕什么!
刚驻村的时候,大家看我是个女同志,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甚在意的。不过我有我的原则,要是能把工作干好什么都好说,干不好那就别想我留情面。为了有计划的推进工作,每天天一亮我就在院子里开始吆喝,把队员们召集起来组织学习脱贫攻坚知识,分配工作任务。一开始,还摸不清我脾气的队员们有时候工作积极性不高,比较消极。这可不行,面对扶贫路上新的挑战,“只有拿出‘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决心才能做好工作?!?/span>
为了拉近与队员们的距离,上任第一天我就找来队员们的花名册,详细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话家常、聊工作、吐心声……以心交心的沟通方式迅速消除我们之间的隔阂。在之后的工作中,我认真倾听队员的呼声,尽力帮助队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得到了队员们的支持与肯定,与队员们在扶贫征程上并肩作战。
每日一份工作清单,每日一次工作研判会,一步一个脚印,千淘万漉虽辛苦,在攻坚队的努力和坚守下实现凉村村394名学生无义务阶段适龄学生失学无辍学,建档立卡户在校学生受教育资助率达到100%;实现全村331户劳动力户就业率达100%,无零就业家庭;实现全村村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0%全覆盖,慢性病患者全部办理慢性病证,并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共硬化连户路1280米、房前屋后硬化6100平方米、改厕改厨改圈108户;实现危房改造47户;透风漏雨整治32户,农村不安全闲置房屋增减挂钩拆除30户,三类旧房拆除正房9间、附属房5间、圈舍10栋,完成易地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复绿10户;实现应保尽保,对弱劳力、无法外出劳动力,安置公益性岗位。2020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2人。
民生这条线抓紧了,老百姓家里的事也就解决一半了。只是想脱贫致富,却是要另谋出路的。不能等靠要,趁着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这一年,为了在凉村村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带着攻坚队员们镇里村里来来回回跑了无数次,几番考察研究,几番对接部门,协调土地,终于789.5亩辣椒产业在凉村村落地,年产值126万元,获得利润64.15万,惠及群众186户。同时,持续加大巩固力度,确保250亩桔橙、200亩红心蜜柚,3个白山羊代养场持续向好发展。
这些数据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另一副模样。从辣椒产业落地凉村开始,村指挥部全体成员顶着烈日,在辣椒基地带领群众犁土、翻土、掏箱、起垄、覆膜等工序有条不紊的开展,大家忙碌的身影在山间形成了一幅幅干群闹春耕的喜人画卷。在辣椒基地总能碰到81岁的凉村村民晏兰英在辣椒地里干活,她跟我说“我一直在本村打工,上年纪了去外面也不方便。现在家里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我就想出来干活帮他们减轻负担。一天80块钱,还包中餐,我几乎天天来”。我默默在心里算了算她家这笔收入账,还挺可观,便又乐呵了起来。产业做起来了,老百姓的腰包就更鼓了些,我心里也就踏实些。
童言无忌“问”出赤子心
面对村里的工作,我可以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有条不紊的打理着,但家里的事我是有愧的。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最怕听到的就是孩子电话里一声声的问“妈妈,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好想你”“快了,我也很想你”“可是你说“快了”已经说很久了...”。
大女儿已经上学能自己照顾自己,小儿子刚读幼儿园,牙牙学语的稚子很黏我??墒枪ぷ魈α?,想回家看看孩子都是奢侈的事。面对孩子一次又一次追问的问题,我的回答不免有些苍白无力,偏追问又掷地有声。
我什么时候回家呢?我不知道。这一年,为了工作我“白+黑”、“5+2”驻守着凉村村,顾不上父母孩子,一家子的重担全压在了丈夫肩上,于家庭我是有愧的,但是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又感到无比骄傲,我带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走进凉村,也深感使命光荣。
看着村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回望在凉村村驻守的日日夜夜,几许辛酸、几许幸福,时有欣慰的泪润湿眼眶,我为我能走在中国脱贫攻坚的新航路上,为能成为铸成明灯的一份子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