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铜仁: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1/08/18    来源:梵净云天     点击:932   

放眼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新材料产业分支中的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前景广阔。立足铜仁,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及其在新材料 产业发展上的技术、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铜仁将“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作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产业,以大龙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承载区,逐步培育起 产业链条较为完整、配套体系较为完善、协作机制较为健全、已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1629277963315953.jpg

俯瞰铜仁主城区。

聚势谋远,积沙成塔。起步早、势头好的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于2019年9月成为贵州省两个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的产 业集群之一。今年1至6月,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05亿元,同比增长44.8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2%,成为铜仁支柱产业。跻身“国家队”近两年时间,该集群正聚焦“世界知名的千亿国家级产业集群”目标,牵引当地高质量发展,迸发强劲势能。

要素保障筑牢产业基础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印发,提出要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贵州反应迅速,高位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着眼于铜仁较强的锰产业发展基础、锰资源开发优势,以及当地与湘渝交界的区位优势与交通条件;依托 省、市级政策支持,以及省级开发区——大龙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承载力及在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的竞争力,初步形成了涵盖资源提取、正负极材料、循环梯次综合 利用、应用配套等关键环节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

1629277976162723.jpg

俯瞰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

2019年9月铜仁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后,随即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集群建 设各项工作。此后,《铜仁市推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等系列文件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夯实要素保障。

作为集群核心承载区的大龙经济开发区也在《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 大龙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申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支持下,积累了以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生产、锰酸锂、 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利用等为代表的在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2020年,大龙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材料产业为主导产业产值达67.84亿 元,占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

1629277993826695.png

青山绿水环绕的大龙开发区。

当前,在大龙经济开发区内,不论是6月投用的全省首条超长距离热力输送管道,还是大龙华电发电厂日夜不息的火力发电机组;不论是分布有序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厂房,还是招引而来的锂电池产业链项目建设工地,都昭示着这片工业热土的勃勃生机。

龙头引领加速产业集聚

从湖南来到大龙经济开发区,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一片荒山上“开疆拓土”,一步步发展成为行业龙头,其生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全球 市场占有份额达25%。2020年12月,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贵州省在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第一家挂牌上市企业和铜仁市首家主板上市企业。

1629278014163932.jpg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伟看准国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西部大开发等发展大势,选择落户在具备发展潜力的铜仁,并在大龙经开区内红星锰 业、汇成新材料等企业奠定的产业基础上,专注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研发、生产、综合回收。”中伟新材料西部产业基地工厂轮值总经理张朝华表示,在一步 步探索中,企业不断以研发创新为核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融入全球产业链,引领行业发展。

1629278027808228.jpg

俯瞰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与中伟发展路径不同,另一家大龙经开区内的龙头企业——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从创建伊始就专注于超细无机功能材料领域的研发生产,该企业 生产的高纯硫酸锰是三元前驱体的原材料之一,其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0%,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领先,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 85%,在细分市场具有强劲优势。

集约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大龙经开区已汇聚中伟、汇成、格瑞特、百思特等11家新能源新材料核心企业,为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而形成集聚优势的园区仍在加速吸引更多关联度高的配套企业入驻。

1629278145409487.jpg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现场。

7月13日,贵州大龙年产100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正式签约;5月18日,贵州大龙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与石墨超高提纯应用项目正式签约,贵州大龙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与石墨超高提纯应用项目开工建设,贵州大龙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正式投产……今年上半年铜 仁市新引进新型功能材料项目14个,合同投资额104.2亿元,到位资金10.4亿元。

创新驱动带动产业壮大

“过去每吨从日本进口的高纯硫酸锰均价在1.8万元左右,在企业成功研发该产品后,其国内价格下降至每吨9000元。”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闵应龙回忆起企业初创时期的科研历程时如是说。

如今该企业拥有国家专利57项,牵头制定了行业标准《电池用硫酸锰》(HG/T4823-2015),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了行业标准《锂电池 用四氧化三锰》(YB/T4736-2019),并参与制定1项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耕耘,让这家企业仍在广纳英才,并不断加强产学研 深度融合。

1629278097781038.jpg

园区企业内设实验室。

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每家身处其中的企业都聚焦于突破相关领域关键技术。

“我们始终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去年企业研究院研发团队突破了300人,研发投入超2亿元,研发投入占公司年度销售收入的3%以上。”据张朝华介绍,中伟目前立足前驱体、冶炼循环两大方向,建设有多个行业先进的研发实验室,此外还配备了千余台套国际领先的科研设备和大规模、多基地、多方向、 多产线的中试车间,企业自主研发生产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部分关键指标较常规产品提高20%左右,有效带动了下游产业技术升级。

1629278082275983.jpg

园区企业实验室。

创新需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而提高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协同性,则需要体制机制保障。为此,《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以绿色发展为统领加 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铜仁市建成国家级火炬计划铜仁锰产业特色产业基地 1个,省级电池用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7个、众创空间5个,科技创新环境日益优化,成果转 化效益不断凸显。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