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能?;ざ嗌俚厍蚬灞??77514.01公顷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内,2000种植物,300种动物,3000种昆虫长居于此,一方生态璀璨明珠,纵横14亿年的沧海桑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成为国家珍宝黔金丝猴的唯一家园。
一座山,能释放多少生态效益?梵净山下江口县的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李祖江靠着养蜂产业,收入达到了近20万元,带动了周边50多户村民养蜂增收。云舍村中32家农家乐竞相推出物美价廉的乡愁之味。天空之城引成倍游客慕名而来,“梵净山珍、梵净山茶、梵山净水”风行天下,“农夫山泉”“贵茶”等绿色产业龙头竞相栖息。
一座山,背后是一座城,护绿“梵天净土”,方有“桃源铜仁”??缭焦沤?,?;な澜缱匀灰挪缶簧降牟椒ゴ游赐P灰蛘馐乔月趟嗌骄褪墙鹕揭降募兄?。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让梵净山明珠永璀璨,这是铜仁信守与世界护山之约,是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根本路径。
守护一方净土 生态释放活力
“负氧离子14394个/立方厘米,相对湿度91.6%?!辫缶簧剑煸平鸲ッ蝗朐贫?,一呼一吸,顷刻间,风的力量在2000多米的海拔上加剧,散尽薄纱,天空之城显现,浩瀚云海与青山融为一体,“太美了,不虚此行?!崩醋怨愣挠慰脱钚似忌钌罡刑?。
初识梵净山,杨兴萍的旅程便是从抢票开始,“盯着手机,天天来回看,终于提前半个月抢到票,看梵净山可真不容易?!?/p>
源于?;?,梵净山严格控制各时段的游客人数,景区的入园人数控制在日最大承载量的85%,即8700人,包含东线和西线,每个小时的入园人数为1000以内,景区采取网络售票,凭身份证即可一证通行,前往梵净山成了备受关注的限量版旅程。 与此同时,源于?;?,梵净山多年来未扩宽道路及阶梯。山内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游客最大承载量、瞬时承载量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智能评估;30个植物监测固定样地,110台安置动物监测红外相机,为科学管理梵净山生态提供依据;37个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和24个路口视频监控点成为护航梵净山的智能大网。
武陵山区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作为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傲然矗立十亿年,生态“孤岛”,让世界惊叹,不负青山,黔东护山之路,成绩喜人。
千年来,保护梵净山的理念在此地代代相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崇拜的神山、圣山。清《梵净山禁树碑记》中,明确“草木者山川之精华,山川者一郡之气脉”,提出对梵净山森林“永以为禁”,禁止“积薪烧炭”。
1956年10月,梵净山被林业部划定为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で?。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梵净山成为首批17个国家级自然?;で?。1987年元月,梵净山成为中国第二批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で稍?。
2018年7月2日,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这方世人呵护的瑰宝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梵净山走上全球视野的大舞台。
护绿世界自然遗产,责任在肩,2018年8月30日,历时19个月的《铜仁市梵净山?;ぬ趵吩谑卸烊舜蟪N岬谑位嵋樯媳砭鐾ü晌沂行惺沟胤搅⒎ㄈê笊笠橥ü牡诙渴堤宸ü?。《条例》将原来传统意义上“梵净山自然?;で崩┱沟借缶簧绞澜缱匀灰挪;し段?。明确提出,凡是涉及提名地和缓冲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一律不立项;凡是对梵净山生态环境?;た赡苡杏跋斓男形?,一律严格管控。
以法之名,护航青山。以民之力,共护明珠。
梵净山管理局在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范围行政村实施节柴改灶电磁炉发放项目;江口德旺乡120余名乡村干部联合260名护林员为国家级自然?;で缶簧轿髂下粗鸢踩琳?;印江紫薇镇大园址村挨家挨户宣传《铜仁市梵净山?;ぬ趵罚挥肷讲⑿械慕谙?,坚持将退耕还林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相结合,在梵净山周边建设国储林1.5万亩,改培和抚育1.12万亩。
江口、印江、松桃和市直有关部门协作联动执法与联合管理各类自然资源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梵净山?;す芾矶游橹捶ㄌ逯平ㄉ璩中晟?;2020年6月29日,梵净山消防救援站正式成立,成为省市各级领导统一部署下全省第一个为保护一座山而修建的消防站。
森林覆盖率超过9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达12万个/立方厘米。醒目的数据,成为多年来铜仁?;よ缶簧搅己蒙淖罴颜故?。
聚焦绿色发展 产业迸发活力
“蒸汽杀青、快速冷却、茎叶分离”,梵净山下,抹茶浓香,位于江口县的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化抹茶精深加工设备紧张运行,新鲜的茶叶片经过数十道工序,最终变成超微细粉,畅销国内各地,出口国外。
目前,铜仁市规划建设抹茶原料基地10.29万亩,形成年产4000吨的抹茶生产规模,带动1.2万茶农人均增收3000多元。梵净山下,一片国际领先的抹茶生产基地,让贵州抹茶产业迅速生根发芽、走向世界。
聚焦茶产业,发展生态茶?!拌缶簧讲琛毕盗胁吩诠使诟髦植枰镀辣戎谢窠鸾贝?00多项,2021年梵净山茶品牌价值31.16亿元,梵净山茶走出深山,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摇钱树”。
与此同时,“梵山净水”引来农夫山泉、屈臣氏等企业入驻,让甘甜送往全国?!拌缶簧秸洹惫菇艘阅径⑾愎降鹊テ肺氐愕氖秤镁盗?,依托木黄食用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探索走出了“龙头企业+生态智慧农场+村集体经济+农户”四位一体的黑木耳产业发展模式,在印江、沿河、万山等地陆续建立生态智慧农场17个,带动5000余农户直接参与产业发展……
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产力,“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抹茶·香溢天下”“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无不释放着梵净山的生态效益。
依托梵山净水,发展绿色产业,铜仁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高质量实施“生态立市”工程,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拥有珍珠花生、白水贡米、德江天麻、思南黄牛、沿河白山羊等31件地理标志产品,有被誉为“世界茶中珍品”的梵净山茶、石阡苔茶;有被誉为“人间仙果、李中茅台”的空心李;有被誉为“西南药材库”的梵净山道地药材,梵净冷水鱼产量占全省45%。梵净山饮用水、梵净山食用菌等特色品牌享誉全国;“中国蜜都”“中国抹茶之都”“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声名鹊起。
践行“两山”理念 旅游迸发活力
去年冬日,地处梵净山西线的印江自治县城区,成群结队的白鹭栖息在葱郁的河岸浅滩,鹭鸟们或立枝头,或展翅起舞、或于河面飞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山水田园生态俊丽的画中风景走进现实。
白鹭对栖息环境要求较高,适宜的气候、清洁水质、充足食物密不可分,要有安全的环境,繁茂的绿植,城中何以鹭鸟栖息,竟也不是偶然。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进河长制+林长制,截至去年,完成了营造林63.5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61.16%增加到70.4%,居全省第13位、全市第2位。山上绿野青葱,河里鱼虾成群,好生态让鹭鸟栖息,慕“山”之行所经之地,纷纷为游客留下满眼皆绿的好风景。
游客入驻,让江口县云舍村开起民宿的唐吉得以寻到“诗与远方”。“目前所有的房间已经预定到下周?!逼躺璧氖勇贰⒅裰频钠练?、手绘的云舍美景图、古法造纸的传承,在民宿老板唐吉的手中,一切皆散发出动人的艺术气息。与云舍结缘,凭借多年的美术功底,留在云舍的唐吉正用自己所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焕发出新的光彩。
近年来,我市以“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为发展思路,切实发挥生态优势强旅游,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5A级景区,国际编号“215021”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拌筇炀煌痢ぬ以赐省钡钠放浦取⒚烙群臀τ肴站阍?。数据显示,仅2021年1月至5月,梵净山景区入园游客量就达55.3万人,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0.6万人。
梵山净水遇知音,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置身“梵净星空”艺术馆寻找梵净山星,于“礼遇铜仁”寻金丝猴为原型的“毛弟”,在农旅、文旅、体旅、水旅、茶旅、康旅交融的乡村振兴产业带上融入乡情乡愁。饮一杯“梵山净水”、品一盏“梵净抹茶”、尝一尝“梵净山珍”。
过去五年,我市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数进入全省前三。建成国家湿地公园8个、4A级以上景区13家,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两会”,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振兴产业带精彩亮相、持续火热,列入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培育名单,铜仁成为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
山上绿野苍穹,山下平地生金,来一场百姓富裕生态秀美的梵净之旅,不忘初心、更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