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阳光洒满整个黔东大地。
彼时的铜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尽显都市繁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最是人间烟火。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与碰撞,一个新的“铜”城,正生机勃发!
可以看见,巍巍梵净山下,一个生态宜居之城正在崛起;悠悠锦江河畔,武陵之都正谱写绿色发展新传奇。
近年来,铜仁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紧扣“一区五地”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按照“做强中心、带动周边、辐射乡村”的路径,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环境宜居 众享新生活
夜幕降临,微风习习。
三江公园至花果山沿江步道上早已人潮如织,宽敞幽静的沿江步道,清澈碧绿的锦江水,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在照明灯和智能互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梦幻。
市民们三五成群,或休闲散步,或慢跑锻炼,皆怡然自得、愉悦有加。不时还有市民拍照留恋,发出阵阵赞许。
“吃了晚饭,我经常带着孙子来这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里一路都是好风景,是我们健身休闲的好地方?!奔易〗鹛驳恼艐輯菘牡厮档馈?/p>
不止沿江步道,越来越多的公园、休闲步道、体育设施修到了市民的家门口,推窗便可欣赏到美丽如画的风景,好不惬意。
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的初衷。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铜仁着力构建生态、人文、智慧、开放、舒适的城镇竞争体系,如今,每一位生活在铜仁的市民,都可以感受到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城市宜业 有了新憧憬
“楼上安居,楼下就业,搬迁后生活越过越好?!闭馐抢醋酝蛏角疑缜簧侔崆ㄈ褐谑背D钸兜囊痪浠啊?/p>
万山区是贵州省承接跨区域搬迁人口较多的区,2016年以来建成9个安置点,安置群众5.01万人,其中跨区域搬迁3.94万人。旺家社区搬迁居民人数最多,安置了来自石阡、印江、思南三县群众4232户18379人。
让搬迁群众留得住,解决就业是头号任务。旺家社区修建6000平方米易地搬迁微工厂产业园,引进制衣厂、刺绣工坊等简单易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让不少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与我年纪相仿的大多选择就近务工。来到微工厂上班,不仅离家近,还能够更好地照顾子女?!?1岁的任廷屏曾常年在广东的一个制衣厂打工,3年前从老家印江县搬来,今年初在社区就业协管员的推荐下到制衣厂工作,提起如今的工作,任廷屏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铜仁市不断激发市场需求,推进产城互动,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城镇品质,增强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铜仁城镇蝶变焕新。
现在的铜仁,俨然成了一个山水田园城,安居乐业地。
地方宜游 爱上新“颜值”
新型城镇化建设让铜仁尽享发展之美,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便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是铜仁乃至全省仅存的一片最为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通过复原和精心打造,既保存了城市历史和文脉,又形成新的城市景观。
这里山水相连,山城相依,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大气磅礴。
如今,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依托锦江、东山、铜岩、古建筑、沿江步道等,巧妙运用灯光色调与强弱变化,为游客呈现一个绚丽多彩、五彩斑斓的光影世界。
每到夜晚,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便成为了游客、市民们观光、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铜仁这些年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变化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美?!痹谕噬盍私?0年,提及铜仁的变化,来自松桃县的游先生赞不绝口,他说:“今天的铜仁已焕然一新,也让更多的外地人所知晓,铜仁,一定会成为很多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p>
铜仁中南门 彭俊 摄
近年来,铜仁市突出文旅融合特点,坚持以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引领,全力构建环梵净山特色城镇圈,将梵净山景区与碧江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万山区朱砂古镇等市内重点景区串联打造,构建大旅游格局,助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
梵净山山下,锦江河穿城而过,灯火璀璨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与风光秀丽的沿江步道遥相呼应,车水马龙的街道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商铺相得益彰。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正逐渐在武陵山区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