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神奇俊秀的梵净山,透过古色古香的中南门,武陵澎湃、乌江奔涌、锦江茂润,桃源铜仁四季皆绿、处处是景。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发展提出了清晰定位,对铜仁寄予深切的期待和厚望。
五年来,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数进入全省前三。这是我市始终坚持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展示铜仁形象的亮丽名片来打造,强力推进、有效融合,文旅消费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的最好见证。
生态旅游,是铜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展路径。
乌江边上,书声与笑声相和;锦江河畔,游船伴白鹭齐飞。
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7.2个百分点,10个区县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理顺梵净山保护管理体制,出台《铜仁市梵净山?;ぬ趵返?部地方性法规出台实施;连续五年发布中国·梵净山生态养生指数,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等3项生态文明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铜仁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梵净山入选“中国天然氧吧”,江口县太平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生态名片越擦越亮,生态旅游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优良生态环境成为铜仁竞争力的最强“硬核”。
创新发展,是铜仁旅游产业发展“弯道超车”的必经之路。
走进中南门,古城古邑、苗绣苗医、汉服花灯、朱砂银饰……相得益彰。
去年,在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前提下,我市充分挖掘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保留部分现有居民、?;だ芬糯娴幕∩?,对古城进行?;ば愿赂脑?,重塑老城形象,并充分围绕游客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提供吃、住、行、游、购、娱新产品供给,持续营造吸引点、兴奋点、消费点和网红打卡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激活旅游发展活力,为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崭新机遇。
在推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几年来,我市先后建成国家湿地公园8个、4A级以上景区13家,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5A级景区,国际编号“215021”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2021年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两会”,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振兴产业带精彩亮相、持续火热,列入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培育名单,铜仁成为“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梵天净土·桃源铜仁”颜值更靓、气质更佳!
文旅融合,是铜仁奋力探索的一条传承可持续的长久之计。
观光休闲游、红色文化体验游、温泉康养游、体育探险游、生态健康游等,一条条精品线路相继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变成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乡村山居变成客居民宿……
沐浴着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春风,铜仁奋力在文化旅游胜地实现新跨越。
——充分挖掘和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铜仁片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动文体旅事业深度融合发展。
——以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核心,丰富旅游业态和内涵,推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带提质发展,申创朱砂古镇国家5A级景区、万山汞矿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新增3A级以上景区20个,基本建成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实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坚持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深入开展“四大行动”,持续发展全域旅游,在丰富旅游业态、盘活低效项目、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0%以上。
山、河、林、城,四季精品。不负时光、不负期望,人间六月,芳华正好,黔东铜仁的“诗和远方”一直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