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铜仁文明浸润乡土 新风吹入万家
2022/10/09    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819   

秋分过后,武陵山区增添一丝凉意,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镇大路村,一家以“夕阳红”命名的餐厅却让小山村热闹起来,耄耋之年的老人们在此唱山歌、下象棋,乐在其中。

微信图片_20221009110711.jpg

“5元一餐,荤素搭配营养好。”小小山村建起了养老餐厅,80岁的陈桂花乐呵道,老人们你一句我一句,金句频出的餐厅走廊欢声笑语一片。“还多亏了村里干实事,让咱们不用开火也能吃上家常菜?!?/p>

“餐厅”由闲置集体资产盘活而来,旨在为留守、独居及生活困难老人提供堂食、送餐服务,打造温馨适老、营养丰富、安全方便的“夕阳红”幸福餐厅,全面提升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走进“夕阳红”幸福餐厅,健身器材、木质长廊、用餐饭厅一应俱全,今日菜单,石磨豆花,配上水库里调来的大鱼,一勺油泼花椒,香气扑鼻,90后村支书杨磊自豪地介绍起餐厅的大厨,“这是村里的脱贫户杨国忠,现在是夕阳红餐厅的大厨和鱼塘的管理员?!?/p>

微信图片_20221009110716.jpg

副支书杨放明扛起锄头,熟练地走到村里党员“承包”的公益菜园,地里种的满是提供给餐厅的蔬菜?!安吞巡还唬颐蔷拖虻乩镆?,农家蔬菜更健康?!?/p>

常年患类风湿的戴三妹行动不便,煮饭更是成为大难题,好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自发成立“暖心送餐”车队,免费为病残、孤寡老人提供送餐到家服务。

大路村为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将“夕阳红”幸福餐厅作为农家乐促进增收之余,成为老人们的幸福餐厅,成为树立文明新风的切入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敬老爱老走在全市前列?!耙嬲肴褐谥?,急群众之所急,走进群众当中,才能做好工作?!毖罾谒担诖骞婷裨?、建立百姓议事亭等一系列措施下,村里的风气越来越积极向上,“乡风文明”在大路村也开花结了果。

微信图片_20221009110722.jpg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文明乡风吹入碧江区云场坪镇云场坪社区,让社区支部书记、主任黄烈胜又增加了“新工作”,村里红白事都要打电话来询问,一是控制桌数菜数,二是让黄支记协调村里的文明事务服务中心,提供办酒场地。

“前些年,有的邻居在操办事务时面临着餐具、场地、安全、人员、经费等方面的困难,有的村寨出现违规操办、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情况。”地处湘黔交界的云场坪镇人员来往密切,曾经黄烈胜记忆里的酒席总是大办三天,“两边互相吃酒席,最多一天赶了八场,还没吃得饱,又得去下一场。现在真的减负太多。”

微信图片_20221009110726.jpg

2011年以来,云场坪镇4个村(社区)都有一支队伍活跃在乡亲们的红白喜事餐饮服务中,为左邻右舍操办事务。

为解决群众困难、革除红白喜事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树文明,云场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全镇4个村(社区)事务队力量进行优化整合,成立了云场坪镇新时代文明事务志愿服务小队,吸纳本镇和近邻湖南省2个村寨的志愿者开展文明事务志愿服务活动。

在服务中心餐厅的墙上、桌面、碗盘边、厨房和广场都打造了文明符号,以“乡里乡亲好邻居、你过事务我助力”为服务理念,以“移风易俗、合规操办、勤俭节约、文明就餐、安全有序”为原则,面向全镇和湖南省邻近2个村寨开展订单式志愿服务的文明事务服务小队,每年承办事务百余次。

微信图片_20221009110732.jpg

移风易俗不断走进百姓家,让“喜事减负、丧事简办”成为乡亲们的共识,“节俭办宴席”蔚然成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铜仁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守正创新、弘扬良好风尚,进一步完善治理突出问题各项机制,持续深化“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推动婚丧领域文明礼仪全面开展。并持续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持续用好道德榜、光荣榜、红黑榜等机制,让文明新风走入千家万户。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文明祭祀等开展宣传整治活动共计189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7308份,惠及群众64250余人次;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探索尝试丧事酒席“自助餐”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反向激励措施,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万山区纪委区监委联合区妇联组织开展全区关键岗位年轻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廉洁教育活动……

微信图片_20221009110736.jpg

与此同时,铜仁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持续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持续开展好“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乡风文明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当前整合各类资源2963个,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9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服务平台125个。同时,部分区县还延伸设立文明实践站点(基地)。

一场移风易俗的改革实践在黔东大地上徐徐展开,新风吹入万家,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美丽乡村谱写下一曲又一曲百姓佳话。 (刘怡珉)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