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实施组织提质、队伍提能、人才提升、治理提效、发展提速“五项计划”,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组织提质,筑牢一线战斗堡垒
坚持选优配强县乡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干部配备计划,及时开展换届后县乡领导班子运行及党政正职履职情况调研,从严把关县乡党政正职调整,确保队伍整体稳定。积极争取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东西部协作帮扶城市选派干部到帮扶县挂职,进一步充实县乡领导班子。截至目前,区县党政班子成员中具有乡镇党政正职任职经历的占46.31%,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部协作帮扶城市共选派到铜仁市挂职干部41人,铜仁市向东莞选派挂职交流干部28人。
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建立“三联三包”责任制,创新“三访四谈五包?!本俅?,落实“四不一?!惫ぷ髦贫?,积极稳妥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统一制定下发换届工作操作手册、政策汇编,细化换届选举“五步二十环节”,规范换届标准、程序、步骤,确保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唤旌蟠宓匙橹榧谴笞耙陨涎Ю急?9.28%、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96.71%,平均年龄为39.58岁,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村干部结构更加优化。
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照市级指导、县乡主抓、村级为主的原则,依托驻村干部队伍,由乡镇党委牵头,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座谈、民主测评等方式,对所有村党组织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11个。坚持“一村一策”和“四个一”措施,按照每村制一套整顿方案、定一名联系领导、派一支工作队伍、配一名第一书记、选一批帮扶项目、建一个坚强班子的“六个一”要求,有序开展整顿提升。
不断强化基层阵地体系建设。建立以“省级345保障机制”为标准的“基本报酬+绩效奖金+任期补贴+养老保险+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并将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按照场所集中、功能集成、人员集约、开放共享原则,着力建设“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实现村干部月报酬达3450元/月,“一肩挑”达4485元/月,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5708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的村(社区)453个。
聚焦队伍提能,建强一线攻坚力量
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印发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把村干部和其他基层一线农村人才普遍轮训一遍,截至目前,共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72期1.08万人。制定《铜仁市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采取“理论授课+典型分享+座谈交流+实地教学”的教学模式,大力实施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基层干部7.57万余人。
全面开展村干部学历技能提升“双百计划”。印发《铜仁市村干部学历全员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市级依托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乡村振兴专干班”,每年培养100名乡村振兴综合型、实用型人才;县级依托各中等职业学??琛把Ю寄芴嵘唷保磕昱嘌?00名以上高中及以下学历村干部,推动村干部学历、技能“双提升”。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组织村干部开展学历提升2593人。
管好用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坚持驻村干部党组织关系、工资、管理、考核“四个划转”,建立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县乡党委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压实管理主体责任;从工作纪律、考核管理及待遇保障等方面制定“管理保障二十条”,全面加强驻村干部管理保障。推行“三大课堂”强化履职培训,采取集中专题训、网络随时训、一线拓展训等方式,着力增强驻村干部履职能力。截至目前,已培训驻村干部5116人。
认真组织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按照“逐乡观摩、整体推进”的原则,组织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从年初开始,一个乡镇选定一个观摩点,一个季度开展一次观摩活动,一次活动开展一次点评,通过比阵地建设促规范达标、比队伍建设促精细管理、比作用发挥促实干担当、比产业发展促富民强村、比乡村治理促和谐稳定“五比五促”,以拉练“比武”、排名“摆擂”形式以考促干。截至目前,全市143个乡镇2738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擂台比武”。
聚焦人才提升,凝聚一线工作合力
扎实推进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成立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3+2”管理协调制度,制定教育、医疗和科技3个“组团式”帮扶人才管理办法,印发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和莞铜干部人才帮扶2个联席会议机制,切实加强管理协调。截至目前,中央、省、市共计选派教育人才32人、医疗专家10人、科技特派员223人,其中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3291次、技术培训4362人次。
全面加大乡村人才招引。全面做好农业技术人员选派、管理、考核、保障激励等工作,依托人博会线上引才平台,引进包括农业在内的各类人才190名,截至目前,全市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3.95万余人次,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2025项、新品种1500个,帮扶企业、合作社1.79万余个,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4888人。
大力推动人才向乡村聚集。推动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引进人才“县管乡用”“县管校聘”,提高基层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激励人才扎根一线。探索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金融顾问机制,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人才服务坝区制度,引导支持人才到基层一线领(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引进“985”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人员、公益性岗位等“五个一批”人员2023人到村工作,全方位推动人才向乡村聚集。
育强用好本乡本土人才。用好“黔归人才库”,引进3名铜籍在外人才参与铜仁学院项目合作、技术攻关,培养5名铜仁学院铜籍在外深造返校人才,引进32名铜籍技术技能人才返乡创业。建立市、县、乡、村党组织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积极鼓励支持铜仁籍在外优秀人才回铜创新创业。加强本乡本土人才培训,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种人才培训。截至目前,共组织各类人才培训22.3万余人次。
聚焦治理提效,夯实一线社会根基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定印发《深化“民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九条措施》,从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完善基层治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出台九条措施,切实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村党支部一网格党小组一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网格为载体、联户为补充,推动“党小组(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科学调整划分网格1.54万个,配备网格员1.65万名、联户长10.58万人。
加强村务公开监督??勾澹ň樱┪窦喽轿被峄唤煅【?,加强监督力量,选优配强监委委员8820人,其中监委主任2940人。指导各地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紧盯村级重要事项加强监督,分类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落实“三务公开”,规范公开内容、程序、范围,健全公开事项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公示栏、“村民微信群”等村级事务“阳光公开”平台。
健全联系群众机制。健全完善村“两委”成员、选派到村干部、农村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工作。结对联系低保对象、留守未成年人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定期入户走访,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印发《铜仁市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履职承诺和述职制度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村干部履职服务。
优化提升服务格局。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优秀村规民约评选和运用村规民约约束农村建房等工作,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常态化进村入户走访排查,排查化解婚恋家庭、经济往来、邻里纠纷等矛盾。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排查矛盾纠纷5847起,化解5589起,化解率达95.5%。
聚焦发展提速,激活一线振兴引擎
突出“一强两富三创”发展目标。制定印发《铜仁市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确定“一强两富三创”目标,提出坚持组织建设、加强要素支撑等4项18条任务,制定包含政策、人才、激励等8类15项要素清单,强化资金支撑,完善扶持政策。成立以1名正县级领导任班长、2名副县级领导任副班长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专班,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督查、半年一推进、一年一考核”的方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持续深化推广“六共”机制。坚持以推广“六共”机制为抓手,进一步细化“党委联建搭平台、村企联建创实体”等18条措施;按照打造点、连成线、覆盖面的方式,针对不同村集体类型的差异,大力推行“八型”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如松桃自治县以强村富民公司为平台,整合资源,在该县成立27家强村富民子公司,筹措资金7100万余元,实现政策共享、项目共建、资源共用。
创新规范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建立责任捆绑制度,落实市级统筹责任、县级指导责任、乡镇主体责任、村级直接责任机制;建立督导问效制度,实行市、县两级组织部班子成员包片专项督导;建立收益激励机制,鼓励对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当年集体经济收益新增部分,按不高于20%比例提取奖励资金;建立资金管理机制,从资金使用监管、效益使用、风险防控等方面,让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在财务管理上有章可循。
扎实开展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工作。按照红色打底、绿色发展“双色规划”,坚持发挥建管用“三个作用”、注重把红色资源运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产业发展好,突出建强红色村党组织、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依托红色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级治理机制、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五项重点”,运用好铜仁市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14条,组建用好运营、管护、监督“三支队伍”,切实加强运营管护,着力创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龙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