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无闲石,贵地多宝藏”。铜仁是全国重要的锰资源富集区,累计探明碳酸锰矿资源储量7.53亿吨,约占全国37%,排名第一,其中包括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
富集的矿产资源是铜仁突出的比较优势,如何将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直以来,铜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富矿精开”作为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关键抓手,大力发展锰基材料和锰系锂电池材料产业,紧紧围绕“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战略目标,努力实现锰矿资源“探、配、开、用”协同推进,奋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锰资源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谈锰色变”到“点石成金”
阳春三月,走进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贵州三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湘科技),一座座办公楼、仓库、焙烧车间、料仓、中控大楼等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生产车间内,设备不停运转,工人各司其职,忙碌地穿梭于各道工序之间……处处跃动着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三湘科技是我国首家开展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企业。2023年5月,该公司年处理100万吨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成功点火试投产,标志着松桃在锰污染治理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为全国乃至全球解决锰渣“问题”提供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新样本。
“电解锰压滤废渣通过100万吨/年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处理后,产生的含氨水蒸气经换热器冷却后作为低浓度氨水,返回电解车间利用。经过处理的锰渣可用作水泥掺料、路基材料、免烧砖原料等,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三湘科技董事长陈建湘介绍道。
站在时光的门槛回望,铜仁坚持“富矿精开”,实现锰渣变废为宝的旅程非一日之功。
铜仁作为我国“锰三角”最具资源优势的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采锰矿以来,由于涉锰企业粗放型开采,电解锰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给周边生态带来风险隐患,困扰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破除发展困境,实现“绿富同行”,铜仁下定决心,坚持以铁心治锰的态度、铁腕重拳的力度、铁面无私的严度、铁肩担责的硬度,纵深推进锰污染高标准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先后制定《铜仁市电解锰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四个一策”工作方案、《铜仁市锰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0年)》等,理出一条清晰路径,科学施策,为推进锰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如市生态环境监测员滕建玮所言,“治理好锰污染,用好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ず途蒙缁岱⒄沟男魍平俏颐桥Φ哪勘辍!?/p>
截至今年1月,松桃已关闭退出锰矿山2座,关停退出电解锰企业8家,实施分批治理、分类管控渣库19座。同时新建和提升渗滤液、污水处理站9座,进一步增强锰和氨氮处理能力。区域内松桃河下干溪、边城国控出境17条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并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持续稳中向好。
从“采富弃贫”到“吃干榨尽”
“富矿精开”是构建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大优势和关键一招。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明确,要坚持“富矿精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路径更明,前进动力更强。为全面激活“沉睡宝藏”,铜仁一边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找增量,一边多举措盘活沉睡的矿产资源“宝藏”,强力推进“富矿精开”,让“优矿用好、呆矿用活、劣矿用足”。
推进“富矿精开”,要精准摸清家底,把沉睡的“宝藏”找出来。据统计显示,全市目前已累计开采锰矿资源量3356万吨,现保有锰矿资源量6068万吨。据了解,2023年共完成锰矿开采150万吨,实现锰矿产值6.8亿元。
加快推动本地碳酸锰矿制备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等电池材料技术应用,启动建设本地“碳酸锰矿—高纯锰材”工业化装置,推进松桃锰系新材料产业园和年产200万吨级绿色锰矿山建设,全力打造“全国唯一世界级锰资源供应基地”。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蓝图,铜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⒄?。
——加快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铜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原则,通过淘汰产能与工艺、技术升级改造、“三个一批”专项整治等措施,推动电解金属锰整合做强。围绕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布局,聚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初步形成了以“锂电池及材料、钠电池及材料、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三条产业链为支撑的锰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体系。2023年,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2.7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222亿元,占全省比重达31.9%,以锰资源为支撑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成为驱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双轮驱动助推产业绿色创新。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不断创新中,碧江金瑞、红星发展、汇成新材料等企业成功攻克利用本地碳酸锰矿制备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等锰基新材料技术瓶颈,打通了“碳酸锰矿—高纯锰材”产业发展路径;中伟新材料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汇成新材料自主研发的直接除杂法生产电池用硫酸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红星发展大龙锰业的锰酸锂专用型四氧化三锰制备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武陵锰业、三和锰业、和诚锰业等企业采用磁选方式选矿,促进锰矿品位提档升级,锰渣处理技术创新再辟新路径。
从“链”上发力到集群成势
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粮食和血液”。聚焦精深用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竞速新赛道,是推进“富矿精开”的根本出路。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加快建设新型功能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能源千万千瓦装机容量,培育百户规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企业,打造百亿级生态食品饮品及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富有铜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锚定目标,谋定后动,徐图渐进。“链”式发展让中伟、汇成、嘉尚、凯金、百思特、中科星城、博邦山河等新材料企业连珠成串,不断重塑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版图。
走进为方能源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车辆人员往返穿梭,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为方能源贵州大龙年产10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是我市重点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锰基钠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一期将建设年产8000吨钠锰氧化物(水系)正极材料、10000吨锰基层状氧化物(有机)正极材料、2000吨硬碳负极材料等钠离子材料自动化生产线。
据介绍,该项目于去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预计今年7月完成主体结构,9月建设完成主体厂房。该企业的落户,不仅为大龙开发区抢占钠离子电池产业先机提供坚强保障,也为铜仁进一步壮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注入新动力。
为厚植新质生产力,铜仁不断在“链”上发力,成功引进的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锰酸锂项目逐步进入生产阶段。
“基于铜仁矿产资源优势、当地政府踏实作风,以及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学祥的贵州情怀,项目得以顺利落地贵州。目前,该项目每条生产线的单线产能在全国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毕钅扛涸鹑私樯?,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10万吨锰酸锂项目,于2022年9月开始启动建设,已经进入正式生产阶段。二期、三期土地场平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厂房、生产线设计工作。项目全面建成并投产后,年产值预计6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约500人。
昂首踏步新征程,新的工业力量破土萌芽、拔节生长,透过一个个优强企业相继在铜仁落地开花。铜仁依托战略资源,不断做大做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首位产业”, 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必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