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贵州共3个示范镇、29个示范村入选,其中我市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三个村榜上有名。我市三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究竟有何特色?有什么过人之处?且看一一解来。
铜仁市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
探索推行六个共建机制:该村深入实施“民心党建+乡村治理”,探索“组织共建、决策共商、优势共扬、全民共股、社会共治、成果共享”的“六共机制”推动“村社合一”,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从2016年0元增长为2020年2280万余元的嬗变。
组织共建,强发展主体。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村支部书记兼任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法人),村主任兼任集体经济合作社社长,村民委员会人员被选举担任合作社理事会理事,构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架构。
决策共商,谋发展项目。涉及到村里的发展,都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进来,让村民成为村里发展的主角。2016年以来,村支“两委”组织全村群众先后召开77场群众会。
优势共扬,增发展合力。借助村支“两委”组织、政策、资源等优势,成功争取到项目资金402.8万元,吸收附件8个村的村集体资金216万元,流转土地670余亩,解决劳动力130余人就业难题。
全民共股,激发展动能。该村两个专业合作社共有148户农户参股,利益联结全村74户283人,吸纳群众入股资金305.2万元。
社会共治,稳发展环境。结合村情制定《任家寨村村规民约》、《任家寨村计分制办法》,对全村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情况进行积分管理,参照兑现奖励和惩罚。成果共享,显发展初心。按照“2422”分红模式,即20%用于全村人头分红、40%用于发展、20%用于合作社报酬、20%用于贫困户再次分红,形成了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分红的产业致富局面。
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
探索推行四共模式:该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探索“组织共建、产业共抓、社会共治、文明共创”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先后获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县法律明白人培训基地”“全县村规民约示范村”。
组织共建聚民心。建强村级班子,选优配强村支监三委人员,定期召开班子会,集体研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发展经验,总结阶段工作,安排下步任务。制定《党员干部会议制度》《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每周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月召开1次党员大会和3次群众会,重点围绕政策法规、深化改革、社会治理等进行学习。整合村社力量,探索“村社合一”,整合村支两委、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村产业专业协会等组织人员、土地、技术、资金、市场等力量,发挥优势,实现团体发展。完善共商机制,建立“三带三帮”机制,落实党支部带领帮助理清思路、能人带头帮助发展产业、协会带动帮助增收致富。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制度。
产业共抓富民业。共谋产业发展,村党支部、村委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出打造村级经济综合体,制定《青杠坝村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落实一个产业一个协会,一个项目一个协会,推进立体化、园区化、专业化、市场化、公益化“五化”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承一接二连三”。共抓产业提升,探索“支部+专业合作社+协会+公司”组织方式,引导村民以土地和现金入股,将全村耕地划分成6个土地规模经营区,由经营主体统一管理、统一购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产品销售。
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7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0多万元。共享产业效益,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全村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入股,每年每户获得2万元的固定收入,及从村集体按照田每亩650元、地每亩450元获得第一次红利后,再按6:3:1比例分红,即将村集体收入的60%作为红利二次分配给村民,收入的30%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滚动发展基金,收入的10%作为贫困人口兜底资金补贴给贫困户。
社会共治稳民生。服务规范化,规范设立“四室一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综治中心办公室、视频调度室、心理咨询室、群众接待大厅)标准化村级综治中心。每周五下午14:30—17:30,由镇综治办干部到村心理咨询室坐班接待群众,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管理网格化,将村辖区划分为6个网格12个联防组,将“人地事物组织”等基本治理要素纳入网格化管理,推动社会治理触角向网格、家庭延伸。队伍专职化,选择政治素质好、身体状况佳、工作积极性高的在家群众组建义务治安巡逻队,每半月至少开展一次义务治安巡逻。挑选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身体状态好、有一定文化、有较强公益心、工作能力强的在职村组党员干部和五老人员担任专职网格员和“十户联防”联防长。
文明共创正民风。建设宜居家园,开发荒山集中建房,释放村民原宅基地所占优质耕地,用于发展绿色蔬菜、经果林种植等, 让村民从分散居住向集中安置转变。建设老人健康福利院,将村里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孤寡老人进行集中赡养,安度晚年。创建文明村寨,实施房屋亮化、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寨文化、环境美化“五化”建设和改灶、改厨、改厕、改水、改圈、改院“六改”措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依托道德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阵地,推行“群众会+”开展感恩教育,营造和谐家风。选树表彰“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积德榜”等先进典型,树立新风正气。建好文化阵地。建设“春晖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小书屋等文化阵地,修建民族休闲广场、钓鱼休闲台、游泳池等公共服务场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
探索推行“四位一体”模式:该村探索推行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文创带动、村规引导“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在工作设计、载体建设、主流价值观培育、文化新动能打造等方面多点发力,以文化发展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注入发展动能。以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支部规范行动、阵地提升行动、书记领航行动、党员培优行动,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成立产业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乡级成立产业联合党委,统筹规划村级产业布局。完善白水贡米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户均年分红1000元以上??刮拗暗吃薄吧韪诙ㄖ啊被疃ü昂侠砩韪?、党员领岗、组织定岗”方式,增强无职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共建乡风民风。
规划先行,打造优美环境。结合全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农耕文化、历史古迹等实际,制定全村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整合各类资金1800余万元,建成“牛王城生态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旅游。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大白水贡米产业,推广“稻+鸭”“稻+鱼”等立体种养模式和稻油、稻菜轮作模式,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完成“五改三化一维”工程,改善道路通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村内选定卫生保洁员,明确工资报酬、明确奖惩措施,加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清扫。严格按有关规定落实村民建房审批工作,加大违章搭建的督查处理力度,老麻塘村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卫生乡镇”。
文创带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村民集中、场地宽阔的区域建设文化广场,在村级建设农家书屋等文化空间。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课,邀请法律援助律师、法律顾问到村开展法制教育,重视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鼓励村民组建老年、妇女、青年文化队伍,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展墙,在村路两侧打造成“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政策解读墙”“科技指导墙”“文化娱乐墙”和“美德教育墙”。在村级道德讲堂,确定固定场所,组织“道德典型自己讲、村民骨干带头讲、邻里之间互相讲、正反事例分析讲”,推动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
村规引导,优化基层治理。结合本村文化、生活实际,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序良俗、公民义务等内容修订村规民约,大力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购眉曳绾眉已怠拔拿骷彝ァ逼放葡盗谢疃姥∫慌靶⒗习?、环境卫生、文明家庭、助人为乐”示范户,激发村民荣誉感和上进心。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模范践行村规民约的,在推荐就业上给予支持;对违章搭建、乱抛垃圾、非法上访等行为的,在村民大会上通报。老麻塘村荣获全省“村规民约”示范村。推行领导干部信访维稳“包区域、包宣传、包排查、包调处、包稳控、包回访”的“六包”责任制,推动责任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矛盾调解到位,提升乡村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