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铜仁市政务服务中心和碧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召开市区政务服务“2+2+2”一窗通办新模式启动运行会,标志着全省第一家“2+2+2”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模式正式为民服务,服务对象将在市区政务大厅享受到协同政府无差别的更好更快服务。
虽然市区政务服务早已同址同门,但由于市区办事区域不在一个楼层,两级部门窗口不在一起,群众企业在服务大厅办事仍需上下求索,到处问询,办事环节多、等待时间长、服务成本高,严重影响着政务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市区政服务中心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按照《贵州省深化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推行“2+2”模式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市区政务服务同址同门的优势条件,本着政务服务集约化、高效化、便民化、标准化目标和满足群众与企业对办事更方便、更简单、更明白、好办事、好查询、最多跑一次愿望,创新推出“2+2+2”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变“被动解题”为“主动破题”。
“2+2+2”模式是什么?
“2+2+2”模式是立足在市、区实体政务大厅同址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市区按层级、按部门分割的审批服务方式,实行“铜仁市+碧江区、自然人+法人(含非法人组织)、咨询+投诉”的“2+2+2”形式设置窗口,科学分区分类、规范服务管理,做到部门通、数据通、业务通,实现市、区融合、同址并窗、综合受理、集成服务的服务模式。即就是除涉密和特别复杂事项外,进驻市、区政务大厅的依申请办理的3383项服务事项均列入“2+2+2”综合服务范围。
三个“2”分别是什么?
第一个“2”即“铜仁市+碧江区”
自2016年以来,市、区政务大厅实行合址办公,但市民到政务大厅办理的事项仍然需要区分是市级权限还是区县权限,导致申请人办事还要在一、二、三楼之间找。立足“同址同门”平台优势,铜仁市政务服务中心、碧江区政务服务中心打破市区部门按层级分割的审批服务方式,通过破人员归属壁垒、立审管分离模式,破部门自由裁量、立标准审批模式,破传统窗口设置、立综合受理模式,破部门信息孤岛,立数据共享模式,将市区部门收件窗口整合成一个窗口收件,审批后台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级分类审批,职能部门统一一个窗口出件。企业群众办事不用再找对口部门,不用再找对应层级,直接到区域综合收件窗口递交申请材料即可,即可到统一的出件窗口等待办理结果,当场不能办结的件便可直接回家等待邮政速递投送结果。这既解决群众多头跑、多递材料,又解决政府各部门对外窗口分设而造成的“忙闲不均”造成行政成本资源浪费。实行市区同一大厅同一标准,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第二个“2”即“自然人+法人”
立足“自然人+法人(含非法人组织)”政务服务实施清单,按照部门办理结果导向,分类设置自然人服务区和法人服务区,进一步提升了审批服务标准化程度,实现规范化办理。申请人需知道自己办理的是个人事务还是企业(组织)的事务,便可清晰的找到办事的楼层及窗口,便可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
目前新的设置是铜仁市公共服务中心大楼一、二楼为自然人服务区。其中一楼主要办理水电气讯等便民服务事项和自然人服务事项,包括公安、婚姻登记、公正司法、不动产登记等部门;二楼主要受理人社、医保、民政、退役军人事务、民宗、农业、林业、水务、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自然人事项。三楼为法人服务区,受理农业农村、林业、城市管理执法、民政、交通运输、科技、统计、新闻出版、财政、教育、文广、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法人事项。
第三个“2”即咨询+投诉
立足事前事后的服务和监管,突出咨询投诉、事前辅导,推进线上线下联动。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批前指导”、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大厅三楼均设置咨询和事前辅导窗口,及时为企业群众提供精准辅导;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盯事在线”功能,在大厅一楼设立“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办事难反应台)、投诉窗口,联动处理办不成事问题,实现线上线下全域覆盖,推动“咨询+投诉”双向循环,确保了企业群众“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目前大厅共配备事前辅导人员6名。
据铜仁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区政务服务“2+2+2”一窗通办改革作为打造“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政务服务品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该模式的创新推行全面突破了层级制约,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群众办事和行政运行成本,对全力提升我市综合性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大踏步的前进,有力助推政府职能的转变,作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新突破。下一步,铜仁市将持之以恒推行“2+2+2”模式推进“一窗通办”改革,让政务服务更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放心、更舒心、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