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大龙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随着数十台挖土机、铲地机、工程车现场机械声的响起,标志着贵州大龙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正式开工,将极大助力我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产能,为完善产业链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估40亿元,年缴纳税不低于1亿元,解决劳动力700人,将极大助力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进一步提高产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备孟钅扛弊芫砺方芙樯艿?。
近年来,我市集中力量抓新型功能材料核心产业,成立铜仁市战略新兴产业集群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产业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围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在“建链”上提供组织要素保障,在“延链”上开展针对性地招商,在“强链”上提供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撑,在“补链”上力促产业协作,打出漂亮组合拳。
今年3月12日,随着全球首条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线在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标志着该公司自主设计建设的“锰渣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全面投入运行。
“我们公司通过与中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院校及相关企业联合,近百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经历10年的探索,申请专利近百项,终于攻关这一技术难题,真正实现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工艺。”该公司董事长助理董雄文说。
成立于2012年的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盯住锂电池中的细分材料,专注于创新型高新技术。目前,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在全球、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59%、65%,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第一,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在细分市场具有很强的优势。今年截至9月份的产值达34208.1万元。
手机、电脑、电车等常见零件物品……在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有高分子材料作为支撑,这些产品得以从图纸变成现实,并且具备更稳定的性能和更全面的功能?!拔颐巧娜扒?,也就是锂电池升级材料,已经为韩国的LG、三星和美国的特斯拉等企业供货,目前,已占领了全球25%的市场份额,市场很是可观。”该公司总经理张朝华说。
从汇成新材料到中伟新材料,上下游产业在这里无缝衔接,这正是我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缩影。目前我市在已有红星锰业、红星电子、汇成新材料、能矿锰业、中伟新材料等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建成格瑞特等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配套引进中伟资源、北新能源、红星电子等锂离子废旧电池回收处置、梯次利用企业,形成从基础原料—正负极材料—废旧回收处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打铁要趁热,我市还定下“一群两园”战略目标:将贵州(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最终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千亿国家级产业集群,培育两大国家级园区——铜仁碧江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申创国家级经开区,到2025年实现1000亿产值,2030年实现2000亿产值,培育3家世界知名企业、5家中国5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