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峰下,锦江荡漾;悠悠古城,生机勃发。
传统与现代、发展与?;そ换?,让铜仁尽显发展之美、和谐之美、活力之美。对比铜仁今昔图,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惊叹:城市大了,楼房新了,夜景靓了,道路宽了,公园美了……
近年来,我市着力顶层设计,发挥区位优势强城市,坚持以城聚产、以城聚人、产城融合,不断增强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集约化”的山地特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加快实现“一区五地”建设目标提供强劲动力。
彰显“多重效应”
漫步城区,锦江两岸人行步道绿树成荫;古街小巷整洁有序……过往市民纷纷感慨道:“城市变化很大,变得靓丽了?!薄吧角逅悖缆芬脖淇砹??!薄肮霸嚼丛蕉啵厣虾芨删?。”
如何“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整个黔东地区乃至湘西片区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围绕着目标定位,我市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城市内涵。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实现路径。
山水起舞,一业振兴。近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被一道“乡村振兴产业带”霸屏?这条“乡村振兴产业带”从铜仁主城区一直延伸到梵净山景区,全程与绿水青山携手同行,驱车穿梭其中,将铜仁干净的水、神奇的山、清新的空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初冬微寒,沿着山水绿林,感知河岸风韵,一条自西向东的“玉带”从景中显现。接八官溪游客集散中心,途经龙塘、詹家溪、王家山等24个村寨,讫于江口县两河口河岸,接两河口游客集散中心,立足沿线淳朴的农耕文化和九曲十八弯的自然风光的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正成为拉动沿途群众增加收入的康庄大道、幸福大道。
具备农耕文化体验区、特色田园乡村、民宿客栈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建设了一批生产、生活、生态“三同步”,一二三产业“三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最美乡村之路,吸引游客感受乡村魅力。
从梵净山沿着太平河,抵达锦江畔的铜仁城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犹如璀璨明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织成亮丽诗篇,描绘出“游上梵净山,乐在中南门”的美妙旅游体验,这也是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上的另一个亮点。
瓦泥鳅脊、挑角飞檐、垂花门楼……那青色古铜墙下,行走青石路上!似乎转瞬间,中南门就多了一排排楼阁。地处铜仁城最繁华地段的中南门,四面环山,三江交汇,山、水、城和谐共生,是铜仁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见证着铜仁变迁。
近年来,我市在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铜仁古城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保留部分现有民居、?;だ芬糯娴幕∩?,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实施“三改”(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对铜仁古城进行?;ば愿赂脑欤晟乒δ芘涮?,改善人居环境,重塑老城形象,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了产城融合发展,为居民创造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也承载着黔东地区众多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是今人回顾铜仁历史、找寻乡愁记忆的一扇窗口。
明确的思路和路径,让铜仁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显著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更是跑出了“加速度”。
催生百花齐放
入夜,三江公园,只见河对岸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流光溢彩,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一座城市有了文化,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作为武陵山中的一颗明珠,中南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其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商贾文化、非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
在飞山宫附近,时常会听到戏曲声在耳边回荡。若是拾阶而上,走进宫内,还能欣赏到傩戏、说春、金钱杆等本地非遗文化项目展演。在这里,不仅有项目展演的戏台,还有文化艺术展示区、民族乐器陈列区、文创产品摆放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石阡说春、沿河土家山歌、思南花灯、松桃苗绣等具有浓郁铜仁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南门的“非遗画卷” 。
当然,这只是中南门诸多优秀文化中的其中一个。除了非遗文化,中南门古城还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商贾文化等。在改造过程中,预留足够的空间,给予?;ず焐幕⒖破瘴幕?、商贾文化之用,梵净星馆、苗绣文化展示中心、抹茶体验中心、宾客茶楼等。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以其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着铜仁乡村振兴,推动着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碧江区坝黄镇“涂鸦村”,牛车铁轮、犁子、磨盘、木水桶……一个个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农耕文化场景,以3D涂鸦画的形式,活跃在木弄村农户的墙壁上。
木弄村是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村落,在村民的墙面上,既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元素的涂鸦,如苗族服饰、手工剪纸等,也可以看到黄牛、鱼、向日葵、赶马车奶奶等生活场景,充分反映了当地的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
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并非只有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还有民间民俗文化。在坝黄镇太平村的亲农耕野趣生态农庄的草坪上,大家正一起跳皮筋、跳山羊、捡鸡蛋……玩得不亦乐乎。
据经营的村民介绍,该农庄里设有民间体育娱乐、乡村舞台、果园采摘等活动,游客们除了可以实地感受农耕文化,还能感受民间民俗文化和农村生活气息。
绘一面独具特色的涂鸦墙,赏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体验一场民俗文化活动……如今,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充分绽放着铜仁文化的独特魅力。
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国庆期间,中南门景区内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行走于古巷中感受,漫步在锦江边欣赏灯光秀,感受这一人文景观带来的文化氛围。
为了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国庆期间,中南门精心为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民族歌舞、花灯戏、抛绣球、汉服巡演等,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老铜仁”的感觉。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与远方。文旅融合发展既是中南门的发展路线,也是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的发展方向。
“我几年前来过一次,真是不一样了,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夜景非常非常漂亮?!币蝗豪醋灾厍斓挠慰头追仔ψ潘??!拔颐亲约阂簿醯孟衷谥心厦藕芷粒肮鄣坪每?,欢迎大家都来铜仁旅游?!币幻贤嗜俗院赖赝萍銎鹱约旱募蚁纭?/p>
此外,在古城中心,还打造了文创销售中心——礼遇铜仁,以“毛弟”为IP推出100多种文创产品,让广大游客开心而来,满载而归。据统计,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南门每日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成为新的游客“打卡点”。
距离市区不远的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风景优美,青山环绕,溪水潺潺,成了市民周末游玩打卡的好去处。
这条连接“小桥流水人家”的产业振兴带涵盖了乡村旅游、户外运动、休闲康养等诸多业态,既是一条运动康养带,更是一条美丽风景带,一条带领群众走向美好明天的幸福生活带。
在碧江区坝黄镇一农乐庄,村民向祖勇正在厨房忙着烧菜,一到周末,这里的包房全部爆满,想吃饭都得提前电话预定?!拔?014年就在此经营农庄了,产业带建成投用后,前来游玩的游客增加了不少,农庄的经济收入也由以前每月3万元左右翻到了现在的7万元左右。”向祖勇笑呵呵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带上的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让城市居民的周末有了好去处,挖掘了特色近郊游,也让产业带周边的群众有了新盼头、新希望,发展了农家乐,让铜仁乡村振兴发展有了新助力。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乡村振兴产业带的建设,不仅带火了乡村旅游、近郊游,以及周边经济的发展,还充分带动了文旅融合发展。
美丽的风景,幸福的笑脸……如今,行走在这条产业带上,你会深深的感受到“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的美妙感,一幅产业融合画卷徐徐展开。
从旅游再到产业化,铜仁正在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成为旅游产业的永续动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