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浪花一朵,但在铜仁逐梦小康的道路上,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
回眸撤地设市10年的发展轨迹,铜仁翻天覆地的城乡巨变中,最刻骨铭心的是农村群众从贫穷奔向小康的显著改变。
历史变迁,山水为证。10年来,铜仁聚全市之心、汇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脱贫硬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
如今,全市 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5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4.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的黔东大地日新月异,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荡漾在铜仁人民群众心中。
穿越时空的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笔昀?,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铜仁地处武陵腹地,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深,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
铜仁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向贫困发起多轮攻坚。经历了“八七扶贫攻坚”“农村扶贫开发”后,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扶贫成效很大,但贫困从未走远,更有“堡垒”阻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人们摆脱贫困的愿望,又是那么强烈而急迫。
面对战胜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铜仁要如何吹响胜利的号角?
撤地设市一年后,党的十八大召开,此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铜仁摆脱贫困、逐梦小康的进程按下了“快进键”。
习近平总书记驰而不息、响鼓重锤推进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将我国脱贫攻坚理论和实践提升到新高度,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做好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主要领导亲自督战亲自抓,各区县扛牢责任不松劲,职能部门立足本职聚合力,驻村干部冲在一线当“尖兵”,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谋脱贫,全市人民上下同欲,向贫困堡垒发起了总攻。
一股力量,从梵山净水向中心聚拢。铜仁,开启了摆脱贫困伟大实践。
攻坚号子响了起来!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铜仁铺开作战图,挂上时间表,紧盯脱贫目标任务,聚焦脱贫攻坚关键领域,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各级干部动了起来!铜仁坚持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责任明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10万名干部奔赴在脱贫一线。
10年间,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在黔东大地徐徐展开,宏伟的小康之梦在这片土地逐步变为现实。
暖透心窝的承诺: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铜仁脱贫路上多是硬骨头。
然而,“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铜仁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坚定目标。如何解开贫困枷锁?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早在2012年,铜仁就对全市贫困人口进行了兜底性识别工作,率先在全省建立市级贫困人口信息网络动态管理平台。建档立卡不仅仅是简单的登记名字,还要分析是什么原因致贫的,是因病、因灾还是无劳动力、无技能,都要摸清楚。
在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后,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采取“定点、定人、定时、定责任、包脱贫”“四定一包”责任制,集中力量予以帮扶。
进入“十三五”后,铜仁在脱贫攻坚工作实际中总结出“76554”工作方法,直指脱贫攻坚中的痛点和难点,走出了一条更加符合实际、百姓欢迎的脱贫路子。
在“76554”工作方法的指导下,铜仁做“精准”文章,下“绣花”功夫,有针对性地采取脱贫措施,提高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完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2万多公里,累计解决155.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广电网络全覆盖。
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全市近30万人搬出大山,“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其中跨区域搬迁12.54万人、占全省的54%,居全省之最。
发展农村产业唤醒千年沉寂的土地。聚力发展生态茶、中药材、生猪等13个特色优势产业,让广大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入股企业分股金。
“两不愁三保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坚持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撤地设市十年来,铜仁的干部群众在推进脱贫攻坚战役中没有高大上,每一步都脚踏实地精准务实,每一天都在收获实效。
众志成城的合力
携手实现千年夙愿
脱贫攻坚路上,没有旁观者,只有同行人。
为凝聚起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铜仁坚持选优派强,推动攻坚力量下沉,做到尽锐出战,全力以赴。
十年间,全市数千名驻村帮扶干部扑下身子、扎根农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倾听民声,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推动贫困村脱贫速度明显加快、脱贫质量明显提高。
但在脱贫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张曙光、文伟红等“战士”却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红色黔东,这片洒下无数英烈鲜血的英雄土地,如今又矗立起一座座丰碑。
干部用心用力,群众同样你追我赶。铜仁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将日子过得富裕后,并带领更多人一起脱贫致富。
铜仁的脱贫攻坚战取得辉煌的战果,背后凝聚着广大扶贫干部巨大的努力和默默的付出,凝聚着全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团结拼搏的力量,也凝聚着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
铜仁积极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省定点帮扶等重大机遇,坚持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十三五”期间,累计争取江苏省、苏州市各级财政帮扶资金17.7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48个,引进企业250家,带动贫困人口76万余人次,还实现了对铜仁深度贫困村以及乡镇以上学校、医院结对帮扶全覆盖。新华社、大连民族大学等中央、省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4.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36个。365家企业和商(协)会结对帮扶608个村,投入资金12.6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9.64万人。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
十年间,从乌江河畔到梵净山麓,从繁华城镇到广袤农村,从士农工商到科教文卫,有一种热情在点燃:参与脱贫,人人可为。
千年之变,伟大跨越。山还是那片山,却一天天变换了模样;人还是那群人,却越过越有精气神。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1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今日铜仁,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谱写着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