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破浪远航;千帆竞发,奋楫者先。
回眸五年历程,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捷报频传—— 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跻身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中伟新材料成为注册制改革后贵州首家上市企业; 2021年前三季度,我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6.01亿元、同比增长21%。 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44.6%。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四个轮子”的首要引擎、产业强市的首要工程,梦想为帆,勤勉作桨,支撑经济发展的工业快车横跨武陵腹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力度、发展速度、发展质量。 激扬奋斗之志,凝聚奋发之力,接续奋进之行,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从低端走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引擎源源注入,一首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正在黔东大地上缓缓奏响。 新型功能材料领航定向 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 在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等锂电材料生产线正开足马力。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成井喷之势,新能源汽车产量与日俱增,其背后作为支撑的锂电池材料正得到广泛应用,迎来跨越发展的“黄金时代”。 版图之下,乘着时代东风,专业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和循环材料生产、服务的全球化高新技术企业中伟新材料落户黔东工业聚集区的“火车头”——大龙经济开发区,为铜仁工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从2014年到2020年,以创新技术为核心,6年潜心钻研,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进入全球锂电池供应链体系,客户包含韩国LG电子、三星、比亚迪、华为、特斯拉等知名企业,2020年锂电池前驱体材料出货量稳居全球行业第一名,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5%。 2020年12月23日,中伟抢滩登陆资本市场的梦想成功实现。当日上午,中伟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作为铜仁首家主板上市企业,中伟新材料股份公司为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画卷翻开了崭新一页。 曾几何时,粗放、高耗能、低效等集聚一体的传统工业成为铜仁不愿提及的产业“短板”,基础薄弱、体系单一、隐忧显现。 松桃乐嘉高端玩具生产项目。 如何破题?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市委、市政府在深邃思考和生动实践中,一一探索发展之道——从黔东工业聚集区,到抢抓我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的最佳机遇,定良策,兴伟业,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瞄准新型功能材料领航定向,实现弯道超车,挺起工业脊梁。 转折之间,武陵山腹地新型工业化征程奋进,以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绿色发展为方向,深入推进“双千工程”,重点建设大平台、打造大产业、培育大企业、实施大项目,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新兴产业高端化。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全市明确构建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为核心产业,以特色食品加工、大数据电子信息、现代能源为支柱产业,以新型建材、先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为优势产业的“1+3+N”工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的倍增行动。 时间沉淀,展现壮阔前景,撬动工业从劣势转优,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聚发合力,成功跻身“国家队”,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3+N”工业产业体系成效具显,新型工业化征途活力迸发。 2020年,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就近解决就业15000余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32.5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5.72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1.3、1.1倍。 2021年前三季度,我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6.0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44.6%。 生态特色食品、电子信息制造,现代能源业3个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81.3亿元,同比增长14.5%;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健康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完成产值110亿元。 “贵人服务·一视铜仁” 招强引优促产业强市阔步前行 12月16日,2021年铜仁·深圳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的粤黔合作“4+”模式再次结出硕果,现场签约的9个项目资金达26.8亿元。 以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铜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市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强化要素保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 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为依托,以驻点招商、园区招商、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开展精准招商,创新实施招商引资“76554”工作法,全力创建“贵人服务·一视铜仁”营商环境品牌,全力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留得住。 截至十月,今年共签约优惠政策备案178条次,全市纳入省招商引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招商项目代办、跟踪服务覆盖率达100%,申请代办事项办结率达90%以上。 中伟集团。 今年1-9月,全市新引进新型工业化项目181个。全年前三季度,共引进产业项目530个,引进优强企业17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家,500强企业3家。 今年前10个月,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外出招商10次,对接企业87家,签约引进项目31个、总投资119.65亿元,到位资金33亿元;区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招商153次,对接企业581家,签约引进项目117个、总投资265.59亿元,到位资金101亿元。 接续奋斗,仍需加劲冲刺,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以行动坚定信心。风雨无阻、风雨兼程,当前,全市正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扣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高质量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数智活市、文化兴市、和谐稳市“五大工程”,全力以赴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发挥区位优势强城市、发挥特色优势强农业、发挥生态优势强旅游,推动实现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桃源铜仁,时代答卷正精彩书写。 绿色创新理念为匙 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在碧江经开区的农夫山泉(贵州)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矿泉水生产基地,一箱箱矿泉水正搭载货车满载驶出,运往贵阳、湖南、重庆等地。“在铜仁投资,我们看中的就是铜仁优质的天然饮用水资源?!迸┓蛏饺髂锨艹Сぱ咸炱於匝≡裢饰薇瓤隙ā?/p> 农夫山泉铜仁生产线。 一片片香茗,通过全省先进的自动精间设备碾磨加工成为最佳品质的优质抹茶,打造亚洲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落户江口的贵茶集团信心满满。而位于思南县的精制茶叶加工厂是太古集团在中国国内的首个精致茶叶加工厂,茶叶将出口到德国、法国、美国、摩洛哥、俄罗斯等市场。 趋向绿色、集约、高端、创新,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我市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需。 绿色赋能新型工业,产业发展行稳致远。铜仁积极开展锰渣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技术攻关,推进电解金属锰生产系统优化升级项目;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农夫山泉(贵州)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2家企业申报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碧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清心露实业有限公司、贵州梵锦茶业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正在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十三五”期间,大龙经济开发区加快以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为主导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先后引进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百思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11家新材料企业,2020年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0亿元。 抹茶。 因地制宜积聚力量,加快培育产业集群。铜仁高新区,大健康医药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科技孵化园一应俱全,注册登记企业达575多家;围绕铜仁西边的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五县依托乌江水运优势和区位优势,我市还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发展大健康、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与黔东工业聚集区形成产业配套,集聚发展力量。目前,铜仁市共有12个产业园区,其中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 数智创新积淀动力,打通工业倍增新通道。仅“十三五”期间,全市就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发明专利10331件,综合科技进步指数由27%提高至58%;平台经济规模突破120亿元,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37.6,网络货运发展速度全国领先。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凝聚发展持久力。各大园区通过以铜仁学院为首的本地高校、科研团队,围绕锰资源利用与企业转型,建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强化锰资源深加工和锰渣综合利用研究,推动锰产业技术升级。目前,以红星锰业、汇成新材料、能矿锰业为代表的锰精深加工企业所生产的电池级硫酸锰产品,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截至今年十月,传统的能矿工业比重较去年下降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占比达到23%,较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