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沿海之滨到武陵山腹地,一份崭新的时代使命与责任,让东莞、铜仁跨越山海阻隔,心手相牵,紧紧交融在一起。
去年初,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对新一轮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进行优化调整,明确"十四五"期间,由广东省东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10个县区。从此,两座相距900多公里的城市在携手共赴小康的新时代征程中,击楫勇进,破浪前行。
上下联动 共绘协作蓝图
2021年4月15日至16日,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率党政代表团来铜仁考察,并出席东莞·铜仁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铜仁与远道而来的"亲人"们相聚一堂,共商东西部协作重大事项,携手推进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加强全方位合作,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面对新的时代主题,如何推进两地协作,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是必须抢抓机遇,谋划在先,行动在前。
自东莞结对帮扶铜仁以来,铜仁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2021年年度协议目标和"十四五"长远规划,聚焦精准重点工作,坚持"扬长补短、协作共赢、创新推进"原则,与东莞市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磋商。
3月7日至10日,东莞市委副书记率有关部门及10个牵头镇街来铜仁调研对接;
3月18日至21日,铜仁市委副书记率团赴东莞市调研考察;
4月4日至9日,我市市委书记率党政代表团赴莞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并在东莞召开两市高层联席会议;
4月16日,东莞与铜仁签订《"十四五"时期莞铜东西部协作协议》,制定了2021年工作要点和落实"十四五"时期省市东西部协作协议工作方案,明确了65项协作目标任务清单。
……
据了解,截至2021年10月底,东莞来铜仁调研对接1128人次,其中厅局级领导同志调研对接12人次;铜仁赴东莞调研对接683人次,其中厅局级领导同志调研对接26人次。在东莞与铜仁的高频次互动中,两地深度协作友谊篇章翻开了新的一页。
精准发力 激活富民产业
在印江朗溪镇,喜获丰收的农户们在乡镇电子商务中心,将金香橘、红香柚等水果经过分拣打包后,发往东莞。
得益于两地消费协作搭建的"云端桥梁",通过建设消费协作专馆、专区、专柜,引导推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用好各种产销对接平台,采购、帮助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8.07亿元。
产业振兴是富民之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铜仁生态环境优越,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林业、旅游、水等资源,且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农特产品,在东莞及大湾区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空心李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孙家社区的富民产业,为推动该社区生态产业园500亩空心李基地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在了解到该地因为资金匮乏,裹足不前时,东莞在中界镇投入协作资金1500万元,为中界镇产业发展带来了希望。数百名在基地干活的工人,浑身充满干劲。
产业果实压弯枝头,如何让铜仁农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加快形成市场化产销对接体系,助力"铜货出山"是破题之道。
为此,莞铜市拟定《东莞·铜仁商务协作框架协议》《东西部消费协作支持黔货出山奖励扶持办法》;推动东莞"供联e家"与"一码贵州"平台信息互通,深圳怡亚通(蚂蚁零售)在我市投建智慧微超项目……在东莞等地的持续帮扶下,印江自治县借助电商"云翅",有效链接东莞"供联e家"销售网点,实现消费协作多样化,助推"梵净山珍"走向大湾区。
为更好的深化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莞铜两地通过"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研发+贵州制造""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市场+贵州产品"的"4+"模式,引导东莞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产业要素向共建园区集聚,不断增强产业"造血"机能。据悉,去年以来,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38个,实际到位投资额20.19亿元。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大龙开发区,广东嘉尚新能源有限公司分期投资25亿元在大龙开发区建设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产业园;东莞市旭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铜仁落地建设高清蓝玻璃滤光片生产优质项目……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为铜仁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彩助力。
志智双扶 增强攻坚活力
人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去年,两地互派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246人,聚焦医疗、教育领域,签订协议,在铜仁市打造10所示范性学校和10家示范性医院,"组团式"帮扶铜仁结对的区县医院及学校,一群远道而来的有志之士,合力唱响"志智双扶"五彩旋律。
"穿越高山跨过河流,我从原野奔跑而来;木杉河畔手牵着手,沐浴万年丹砂红光……"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校园内,东莞支教老师陈国志正带着学生,齐声唱着他倾情为学校创作的校歌《前进吧,向阳少年》,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喜悦。
自莞铜结对帮扶以来,万山区抓住新机遇,与东莞东城组团的帮扶协作与教育支援战略紧密结合,启动东城组团支教团队对口帮扶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模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大山深处。
东城组团凝聚资源优势,派出陈军、曾健达、宋维志、陈国志4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集中力量支援帮扶铜仁二十九小,通过教研交流、专题培训等,定期向受援学校推送优质教育资源,使二十九小尽快向前发展。
开学两个多月以来,支教团队积极深入课堂教学,热情参与学校、区级教研活动,认真打造学校美术、书法、音乐、醒狮方面的社团队伍建设,自编具有铜仁特色的金钱杆舞蹈,筹划学校体育大课间,规范全校出操路线队形等,为万山教育增添新能量、新亮点。此外,在东莞东城组团的大力支援下,该校正在高标准建设图书室、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录播室、播音室和心理咨询室。
为加强交流互动,加强人才培养,"十四五"期间,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每年选派40名以上高端人才到我市各区县卫生医疗机构开展驻点帮扶,我市每年选派不少于50名医务人员分批次到东莞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据悉,目前东莞市已选派42名高端人才到我市各区县医疗机构开展工作,我市已选派33名医务人员到东莞市进修培训,在双方合作交流中,不断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深化合作 两地越走越亲
去年8月底,碧江区首届特色培训班——东西部劳务协作中式烹调师(粤菜、黔菜)培训班开班,邀请莞铜两地知名粤菜、黔菜专业烹饪大师,为参训学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结对以来,东莞、铜仁坚持把劳务协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以脱贫劳动力为重点,在精准上出实招、协同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劳务协作五大机制,着力推动我市高质量就业。
迎着东西部协作的机遇,莞铜两地人社部门共同建立用工情况、招聘信息、务工人员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信息互通机制。东莞负责收集其本地企业用工信息,铜仁市负责收集劳动力外出就业意愿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岗匹配"就业服务,做好服务企业与劳务输出工作。到去年10月底,各县区与东莞对口帮扶地开展劳务协作互访对接30余次。市级层面和10个县区与东莞方签订了《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协议书》,挂牌成立了劳务协作工作站。
为精准开展招聘服务,两地联合举办"铜往东莞 就在春天"东莞民企铜仁专场招聘活动,搭建起企业招聘的多元化平台。去年4月,东莞市人社局组织了55家东莞市优质企业走进我市开展专场招聘会。同年7月,两地人社部门携手创新"云"聘,在2021年东莞铜仁劳务协作远程招聘会上首次试水远程实时同屏招聘模式,并将每月23日定为"莞铜云聘日"远程招聘活动。
据统计,东莞市人社部门去年7月至10月期间,共举办了四场"莞铜云聘日"活动,共向铜仁市人社局发布64家企业的9665个岗位信息,两场云聘会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12.37万人次,共促成105人达成就业。
针对农村劳动力"不想去、不敢去、不能去、不会去、去不好"问题,我市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对铜仁籍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培养适应岗位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截至目前,举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电商等劳务协作培训班4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155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莞铜两地跨越山海之遥,千里携手,在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中,向着乡村振兴美好未来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