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城市化的基础,产业活则城镇活,产业兴则城镇兴,产业强则城镇强。
近年来,我市坚持“产城互动”的发展模式,坚持把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立足黔东工业聚集区、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三大区块”,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所处区域位置,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的发展格局,实现以产聚人、聚物、聚财。
黔东工业聚集区以主城区为核心、玉铜松沿边城市带为轴带,围绕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的定位,加快打造以锰系新材料为重点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举力推动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分别申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高新区、万山经开区提档升级,以产业引擎增强主城区“火车头”和“辐射器”作用,构建黔东城市组群。
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充分利用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抹茶产业、水产业、医药大健康产业、旅游工艺品加工等,推进旅游开发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建设融合发展,以“一带双核”文化旅游项目为龙头,打造千亿级抹茶产业,形成集旅游经济、城市经济、文化经济等为一体的多元融合发展示范区。
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充分依托乌江航道,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错位发展石材、新型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产业,积极推动德江经开区、思南经开区、石阡产业园、印江经开区、沿河经开区发展壮大。
“十三五”以来,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达193万人左右,较2015年增长约17万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400余个,新型功能材料集群列入国家培育名单,大龙开发区被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碧江经开区被评为贵州省绿色试点园区……工业经济年均增长8.15%,全市12个产业园区年总产值超过700亿元,经济总量不断跃升,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如今的铜仁,项目落地开花,产业比翼齐飞,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上,铜仁写下了绚烂的一笔!
进入“十四五”时期,全市将紧扣提升承载能力,融入发展新格局,推进产城互动,完善配套功能,启动实施“强中心城区”三年行动,科学布局铜仁主城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碧江—松桃黔边城市带、玉屏大龙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思德印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0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