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四五”,铜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的“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总体要求,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
城镇提质增效
建新型城镇化新格局
近年来,铜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至23%。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8.6平方公里、城市干道843.3公里。凉湾新区、谢桥新区加速崛起,锦江沿江步道等一批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热点。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4万套、棚户区改造13.9万户、老旧小区改造3.5万户。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污水处理率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6.5平方米,市容市貌更加干净整洁,铜仁荣膺“国家卫生城市”。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是2021年全省旅游“两会”的主会场,也是铜仁乃至全省仅存的一片最为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起于碧江区八官溪村的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全长43公里,沿途经过20多个村寨,连接碧江与江口县城,是目前贵州仅有、全国少有的智慧马拉松赛道。
如今,集“乡愁故园”“文化家园”“旅居乐园”为一体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铜仁马拉松智慧赛道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梵净山,串联起乡村振兴农耕文化旅游带,成为一条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金线”。
近年来,铜仁坚持走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启动实施了“强中心城区”战略行动,推动以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中心、南至万山谢桥、北至铜仁火车站的核心区,碧江、万山、铜仁高新区建成区为拓展区,江口、松桃、玉屏、大龙开发区为环城辐射区的“三个层级”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十四五”时期,铜仁将紧扣提升承载能力,融入发展新格局,推进产城互动,完善配套功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强中心城区”五年行动,打造武陵山片区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科学布局铜仁主城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碧江—松桃黔边城市带、玉屏大龙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思德印”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0万人以上。
“绿色”“高效”“集约”
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以来,铜仁紧扣工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充分挖掘存量、加快培育增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十大工业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97.2%,新兴产业占比从4.8%提升至20%、传统产业占比从59%下降至47.7%?!八А惫こ躺钊胧凳?,引进工业项目687个,改造工业项目600余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中伟成为全省市值第二大上市企业和全球最大的高端前驱体供应商之一。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列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引领带动铜仁新型工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大龙经济开发区的中伟新材料主要从事锂电新能源材料的研发、产销及循环利用。从2014年涉足新材料产业,到2020年上市,用短短六年时间成为铜仁首家上市企业。
中伟新材料的腾飞是铜仁工业奋进的鲜活一例?;赝市滦凸ひ祷⒄怪罚瓜衷谘矍暗?,是一幅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砥砺奋进的壮阔画卷。
万仁汽车通过国家工信部准入公告并于2020年8月份正式投产,成为我市第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丹斯迪新能源项目落地开工,补齐了我市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关键环节;
以倍易通为龙头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相继投产达产,拉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41.89%;
······
产业集群、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正是一系列新型工业化的强势推进,如今的铜仁已然成为一方欣欣向荣、活力四射的热土,抒写了又一个波澜壮阔的宏伟篇章。
未来5年,我市将持续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程,按照“培育龙头、对接高端、配套集聚、做大做强”思路,选准主导产业,打造首位产业,推动集群集聚发展,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突出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200亿元以上,以锰系锂电池材料为主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和世界知名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将领跑全国。
聚焦特色产业
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铜仁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证粮食供给安全。同时聚焦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茶、生态畜牧、食用菌等6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生态茶、生猪、家禽、蔬果、食用菌、薯类、中药材、牛羊、蜂蜜、特色林业十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7%,在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的情况下,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降。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壮大,建成茶叶、生猪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生猪规模养殖率、特色冷水鱼产量及黄精、百合、玉竹种植面积全省第1,抹茶产量占全国25%,拥有地理标志商标及产品33个,铜仁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抹茶之都”?!拌缶簧秸洹そ】笛薄拌笊骄凰づ莶韬盟薄拌缶荒ú琛は阋缣煜隆逼放浦取⑹谐∶烙燃筇嵘?。
下一步,铜仁将继续聚焦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着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优势、产业优势。并抓好农副产品高成长企业和单品培育,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和引进一批优强农业企业,力争实现涉农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通过强化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做强“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区域公共品牌,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通过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展省内、东部地区、“黔货出山进军营”三大市场,创建一批“菜篮子”“果盘子”生产基地。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铜仁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水利工程,提升耕地产出效率和有效灌溉率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试点,积极推广农机新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十四五”期间,铜仁将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将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组织方式、经营管理等“八个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左右。全力推进农业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通过抓项目、强“龙头”,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建成十大百亿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农业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牵头”“连线”“带点”
创旅游产业化新胜地
近年来,铜仁按照省委对铜仁的发展定位,坚持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扎实推进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数进入全省前三。建成国家湿地公园8个、4A级以上景区13家,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5A级景区,国际编号“215021”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两会”,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振兴产业带精彩亮相、持续火热,列入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培育名单,“一带双核”成为铜仁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新示范、新引擎,铜仁成为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
全市依托绿色底色,按照“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的理念,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创新提出建设文化旅游胜地的奋斗目标,按照“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市旅游业呈现结构优化、业态丰富、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梵净山沿锦江至铜仁主城区为连线,建成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旅相融的乡村振兴产业带,让游客领略了“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唯美意境。特别是成功打造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集“夜间购物、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艺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具有铜仁特色、城市个性、人文风情的夜间经济蓬勃兴起,网红打卡、激情飞扬,流光溢彩装点了不夜铜仁,让人在百业百态、百景百象、百味百坊中体会“多彩夜游”的无穷魅力,游客流连忘返,市民纷纷点赞。
“十四五”期间,铜仁将继续严格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思路,以旅游产业化推进黔东工业聚集区、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协同发展,形成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旅相融,旅游市场化程度更高、产业化全面推进的新格局。
同时,充分挖掘和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铜仁片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动文体旅事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核心,丰富旅游业态和内涵,推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带提质发展,申创朱砂古镇国家5A级景区,新增3A级以上景区20个,基本建成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实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