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把“龙头”扬起来 ——我市“强中心城区”行动观察(一)
2022/05/25    来源:铜仁日报     点击:585   

什么是“强中心城区”?以前,问到铜仁人这个问题,答案不会太清晰。

当下,如果你见过谢桥新区夜晚流光璀璨的模样,看到过乡村振兴产业带上游人笑靥如花的面庞,感受过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厚重与时尚,这个问题就会有具象的答案。

中心城区是引领城市集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2021年,铜仁正式启动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明确提出要切实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主板功能。

常言道,“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一语点明了龙头的重要性。中心城区这个城市发展的“龙头”如何扬起来?能否让铜仁实现“城镇大提升”的目标,又能否引领铜仁新型城镇化走进崭新的未来?

起笔:民意成为蓝图,蓝图走进现实

读懂铜仁“强中心城区”行动,有一个关键节点不容忽视:2020年12月17日。

当天举行的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主城区为龙头、其他县城为重要载体、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

之所以说这是关键节点,还在于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铜仁市委关于制定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换句话说,铜仁步入新征程的“强中心城区”与铜仁“十四五”规划是同一天诞生的,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这并非偶然,“强中心城区”是铜仁从民心所向出发的必然之举,更是实现城市定位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中心城区作为城市的心脏地带,对要素集聚、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等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中心、生态涵养的容器、文化传承的基地、百姓安居的乐园,是一个非同一般的“高质量发展核心阵地”。

事实上,作为贵州向东开放的桥头堡,铜仁人较早意识到了城市化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决定》《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初步形成了以主城区为龙头、其他县城为重要载体、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

但是,受制于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等瓶颈,铜仁的中心城区集聚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的能力相对较弱,辐射带动作用不足,一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发展潜力。

那么,对于铜仁而言,“强中心城区”到底难在哪里?

铜仁虽是“黔东门户”,但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以碧江、万山两城区为主的中心城区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交通区位、基础配套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相对优势不够突显。要建强一个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的中心城区,承载起440多万群众对理想城市的美好向往,重托在肩,实属不易。

最现实的还有,和其他一些地区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不同,铜仁中心城区所包括的碧江区是铜仁政治文化中心,但区域内老旧小区等较多,而万山区则是新加入的成员。近年来,两个区开发程度都很高,可难度不小。

因此,“强中心城区”既要对老城区破旧立新,还要对新城区精耕细作,落脚点都是铜仁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空间、环境优化或再造等问题。

顺应发展的需要和群众的呼声,2021年11月28日,全市“强中心城区”推进大会召开,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强中心城区”五年行动,推动以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中心的核心圈,碧江、万山、铜仁高新区建成区为拓展圈,江口、松桃、玉屏、大龙开发区为环城辐射圈的“三个层级”联动发展。

自此,“强中心城区”的冲锋号正式吹响。这也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铜仁中心城区的建设,不能再按部就班闲庭信步,也不能局限在过去传统定位上,这片土地必须迎接城市经济时代的新使命。 提升:发展聚焦品质,品质跑出速度

今年,铜仁中心城区建设迎来了发展的“跳板”?!锻适小笆奈濉毙滦统钦蚧⒄构婊氛椒⒉?,规划中对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进行了细化。

从记者自身的角度观察,规划的发布其实定下了两大基调,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重点项目带动。

城市是一个容器,盛放着历史和文化,还有社会记忆和生活。在市委、市政府看来,城市建设要让公众有话语权,尤其是中心城区的项目建设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必须始终坚持在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推进。

而且在规划中,不仅提出要将中心城区建设成城市发展“龙头”,还定下了全力打造武陵山片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因此,选择从哪些重点项目开始发力至关重要。

最后,从干部群众、企业家,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老干部到专家学者,在反复广听民意和多次进行方案论证的基础上,推进“强中心城区”行动的系列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在规划中一一体现,打开了铜仁构建品质生活高地全新的想象空间。

摊开项目表,重点工程项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回应市民所需所盼的项目,包括推动实施铜仁东环线城市快速干线交通建设工程,建设市中心城区大兴10万吨及谢桥4万吨水厂城镇供水工程等。第二类则是提高城市生活方式供给丰富度的项目,包括建设碧江三中停车场、铜仁市国贸商业停车场等。

一句话,抓住颜值和内涵两大关键问题,千方百计做好聚人气的文章,释放人口聚集的能量,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区域辐射能力。

方向既明,如何抵达?“强中心城区”行动在空间上高度聚焦,发展之路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界监督,更加考验党委、政府统筹力度。

铜仁四家班子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督导中心城区重点项目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要求,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快马加鞭推进,推动铜仁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心城区区域内的属地政府和职能部门也不负众望。一方面是加大统筹力度,坚持“挂图作战”,建设势如破竹。截至4月底,400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1.95亿元,占年度任务的36.56%,其中,涉及“强中心城区”的项目占比不少。

以碧江区为例,该区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型城镇化基金及融资贷款等资金支持“四改”项目建设,聚焦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居住幸福感。

另一方面是将“强中心城区”作为创新引领窗口,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万山区发挥双创园、九宜城、居然之家、百盛购物商场等商圈优势,全力打造品位高、环境优、业态全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核心商圈,更加强化了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

城市客厅,品质升级。中心城区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迎新:城市变为风景,风景转化资本

2021年,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惊艳亮相,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吸引上百万游客打卡。在旅游火爆的同时,也迎来了四面八方对铜仁中心城区的又一次检阅。

无疑,这份答卷是沉甸甸的。铜仁以“强中心城区”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加持、助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通过创造性地争取机遇、抢抓机遇、把握机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过去想干而没有干、要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变为现实。

过去几年,一批批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重大项目在铜仁中心城区拔地而起,悄然刷新着人们的观念和想象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定义了城市生活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城市空间布局正在优化。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放眼中心城区,交通、文旅休闲、学校、公园、商业综合体、医院等项目接连落成,这里已成为铜仁成长最快、活力最足、环境最优的区域。

城市产业体系正在升级。伴随着城市环境的蝶变,铜仁全力推进产业大招商,努力在中心城区集聚重大项目、培育重大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竞争力,加速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热土?!笆濉逼诩?,铜仁每千人创业人数从9.53人增加到65.2人。

城市价值正在重构。中心城区是一座城市的定盘星。是人才和资本涌入的第一站,也是城市最有力的心跳。

对铜仁来说,打造一个实力强劲的中心城区,对内凝聚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识,对外则打破了过去“有产业无城市”“有城市无中心”的刻板印象,更有希望在武陵山片区发展阵列中刷出强烈的存在感。

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心城区将以小体量释放大能量,为铜仁深度融入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地区打开通道,吸引生产要素、市场主体等资源向铜仁市集聚,为铜仁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这几年,铜仁的经济总量从全省第8位提升至第7位,增速从全省第三方阵跃升至第二方阵,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规模、速度“双进位”的历史性跨越。撤地设市十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1%,谱写了铜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个成绩,中心城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求诸己,外求诸局。铜仁中心城区正借势借力谋求发展,主动对接服务黔中城市群和“强省会”战略,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