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铜仁:让城镇更有“温度”
2022/10/06    来源:铜仁微报     点击:1013   

“铜仁的变化太令人震撼了!”近年来,无论是返乡本地人还是重游外地人,一踏进铜仁的各个城镇,无不交口称赞:从门户景观到立面新颜,从“治山理水”到“科学管理”,从“要素集聚”到“气质培育”,铜仁正在扭转边远山区城镇的固有印象,取而代之的是“人文厚重、生态宜居”之感。

这些变化正是检验了铜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成果。铜仁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实现空间、规模、产业、特色相得益彰,让城镇更有“温度”。

1.jpg

思南县城。刘汉滨  摄

以思南县为例。支持塘头镇推进经济发达镇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培育发展郝家湾村清代民居旅游古镇、龙门村石林旅游古镇等特色小镇……梳理该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可以发现,当地格外注重城镇的特色和品质。当下,思南正全力打造山地特色城镇,让城镇与自然合序,与山水共生,互为映衬、和谐统一,把城镇建设成为文化底蕴厚重、综合功能完善的人文魅力空间。

不只有思南县。铜仁多数城镇都是依山而建、伴水而居,一座座城镇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人文可持续发展,追求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识。

2.jpg

万山谢桥新区。

 让城镇更有温度,是“有机”的更新,而不是生硬的替换。铜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有风景的地方”嵌入“新经济”,谋划城绿相依、古今对话、田园与乡村相映成趣、休闲与生产生活功能相融的空间格局。通过山林绿城、碧水串城、田园润城,体现万物成理的生态之美,渔樵耕读的生产之美,四时明法的生活之美。

同时,铜仁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丰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带业态,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打造“流光溢彩夜贵州”铜仁文旅品牌、夜经济品牌,做到持续火爆、热度不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会展、养老等服务业,培育直播带货、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推广步行街经济、假日经济、云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模式。

3.jpg

江口县城。

过去五年,铜仁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8.6平方公里、城市干道843.3公里。凉湾新区、谢桥新区加速崛起,锦江沿江步道等一批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热点。而森林覆盖率则提升了7.2个百分点,10个区县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8%,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4.jpg

玉屏新店云起小镇。杨阳萌  摄

城市的“温度”,根植精神之美,体现于人文之美。铜仁把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城镇布局,形成建筑、景观、文化合一的城镇风貌。全市立足“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打造了中国箫笛之乡、中国傩戏之乡、中国花灯戏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中国民间绝技文化艺术之乡等民族文化品牌,形成了百家争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

居者悦、远者来。当下,铜仁正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城镇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有“温度”的城镇将更具迷人的魅力和光彩。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