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面对严峻汛情,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在防汛救灾第一线迅速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为打赢打好防汛救灾硬仗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四个主动”吹响“集结号”,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主动扛责抓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各地主要领导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带头履行防汛责任。松桃及时组织召开全县防汛救灾工作紧急调度会,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对防汛救灾工作全面部署。江口累计召开防汛工作调度会10余次,及时调度汛情灾情,持续压紧压实责任。
主动谋划抓预防。坚持树牢底线思维,科学研判,增强防汛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碧江组建工作专班,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开展汛情应对处置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万山及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乡镇(街道)、乡级领导包村(社区)、村级领导包组包户”的防汛三级包保责任制,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
主动宣传抓引导。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广大群众避险、自救等能力。万山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向群众实时播报降雨情况,宣传防灾避灾、避险逃生等知识,入户宣传20000余人次,推送防汛信息500余条。玉屏在积水严重路段设立警示牌、引导牌、警戒线,积极做好各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畅通。
主动下沉抓落实。坚持推动力量下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迅速转变角色,主动作为。德江推动500余个基层党组织、186支驻村工作队、62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投入到防汛救灾一线,积极开展“敲门行动”,组织党员干部、村组干部、网格员及志愿者等走村入户,对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
“四个全程”打好“组合拳”,坚决筑牢红色堡垒。
基层党委全程抓总。注重发挥基层党委在防汛救灾中“一线指挥部”作用,勇打头阵、勇挑重担。松桃组织1300余名网格员、3600余名联户长投入到本次防汛工作。德江县桶井乡279名党员干部闻“汛”而动,清理滑坡路段233米,帮助受灾群众转移物资。
职能部门全程配合。注重发挥职能部门“专业”作用,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德江县公路管理段联合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六支队八大队、地方交警对灾毁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同时组织抢险应急人员实施清理作业,累计投入机械设备33台次,出动抢险人员94人次,清理塌方3500立方米,路面淤泥1500平方米,落石1000立方米,疏通淤塞排水设施15处。
村级组织全程参与。注重发挥村级党组织组织协调各方作用,引导各类村级组织、志愿人士积极参与防汛救灾。沿河淇滩镇组建专业小分队2个、党员应急突击队和关心关爱小分队23支、志愿者200余名、联户长23名、网格员142名、联户长711名,严格24小时制巡逻排查,密切关注汛情,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精准督导全程护航。注重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防汛救灾责任落实到位,倒逼担当作用、扎实履职尽责。松桃纪委县监委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推动全县100余名纪检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监督抗洪救灾工作。
“四个做好”绘制“同心圆”,坚决推动灾后重建。
做好住宿安置。各地把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让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全部实现妥善安置。碧江区和平乡及时掌握易受汛情影响房屋的安全情况,针对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个山洪灾害点,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方式,预先安置避险99户502人。松桃世昌街道对低洼位置积水点、河道水位、山体滑坡、塌方风险地区全面排查,安全转移安置被困群众。
做好生活救助。各地积极统灾、核灾、报灾,妥善解决受灾困难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石阡县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村组开展灾情核查和救援救助工作,县应急管理局紧急组成救灾、核灾工作组赶赴各乡镇街道指导救灾核灾工作。目前,为全县受灾比较严重的乡镇解决大米6000多斤和食用油200多桶。
做好设施维修。各地抓紧对各类设施设备加固补修,及时恢复生产工作。市供电局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29支,共846人,组织人员开展受损供电设施抢修,对关键区域的电网设施进行风险预测和设备加固,确保汛期应急通信畅通,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做好秩序恢复。各地发挥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广泛组织群众,积极推动灾后重建。松桃大路镇结合“民心党建+河长制”工作优势,发挥水上党支部作用,组成100余人的抗洪抢险应急队伍,动用挖掘机3台,投入48万元维修倒洪管450米,全面完成14个村河流的清淤工作。石阡中坝街道江河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冲锋在前,累计出动人力1000余人次,挖掘机、铲车3辆,洒水车1辆,清理道路22公里,抢修水管8000米,保障群众生活秩序得到有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