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朱砂古镇,登高远眺,阳光映照下的青山叠嶂与蓝天交相辉映,处处透露着勃勃生机。
目光所望之处,岩壁陡峭,矿坑碎石,一道道开凿痕迹,记录着曾经开采汞矿的历史。如今,在生态修复下,周围只见树木葱茏,成功让“秃山”变“绿山”,“绿山”变“致富金山”。
万山,曾经因赋存汞矿而辉煌。作为中国曾经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因汞储量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誉为“丹砂王国”。
在20世纪60年代,万山汞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爱国矿”。但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万山曾一度陷入较为困难的境地。
近年来,万山区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奋力前行,以绿色、生态文明等理念为指导,在过去的十年间积极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实现华丽转身。
从“黑”变“绿”,产业转型“活”起来
身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工业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为此,万山以园区为平台,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管理创新,推动以汞锰为主导的“黑色”产业向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绿色产业转变。自出台万山区《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以来,期间,万山区已实施创新技术300多项,完成技术改造升级28家,淘汰落后产能13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科技创新贡献率达到63.7%,建成全国最大的汞工业循环示范基地、固废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实现了传统产业绿色升级。
2008年2月,在万山遭受特大凝冻灾害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专程赶赴贵州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并对万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万山的转型之路也迎来了生机。
2009年3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万山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成为贵州省唯一享受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的地区。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区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转型之城”万山在持续的政策支持下,立足自身实际深入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充分挖掘矿山旅游资源、朱砂资源将矿山“变废为宝”,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万山区传统资源优势,就是高品位朱砂矿石。该地将有限的朱砂矿石,嵌入朱砂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精雕细刻发展朱砂工艺品,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产业园,推动了朱砂工艺品产业向规?;?、标准化、精品化转变,打造了万山城市名片。目前,整合全区58家朱砂工艺品企业,实现产值3.2亿元,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近2000人。
从“遗”变“景”,绿色旅游“火”起来
向旅游型城市转型,是万山转型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面临发展困境的发展,万山在思变中谋出路。近年来,万山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た⒎绞剑栽笄胖?、遗产、遗居进行全面清理和整合打包,统一规划、管理和统筹,将工业遗址打造成朱砂古镇这一特色旅游区。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曾经的“汞矿”重回大众视野。
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黄金周期间,万山朱砂古镇实现门票收入3822万元,成为贵州旅游景区的一匹“黑马”,列全省三甲。实现了从危楼遍布、人迹罕至、上访频发的社区向人流车海、商贾不暇、安居乐业的旅游新区转变。
同时,万山区规划组建“互联网+旅游”服务综合平台,建立“政府+企业+第三方平台”的旅游便捷高效服务网络,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游客感叹道,漫步在 “那个年代一条街”,曾经的古老物件,令人怀念往日芳华,追寻那些峥嵘岁月,值得前去打卡。
经过数年的不懈奋斗,今日万山,实现处处是旅游景点,季季有旅游特色,人人是旅游形象,全力构筑万山自然山水的优美画卷;让碧水蓝天点燃游客心中“最美的乡愁”,将乡村野趣变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从“贫”向“富”,群众日子“红”起来
借扶贫开发之风,近年来,万山区实施乡村道路提级改造,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户户联,道路通达率达100%,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相继建成小云南、丹砂湖、梅子溪、中洞水库等5座骨干水源工程,累计建成人饮工程431处,推动“建管养用”一体化,保障农村群众100%喝上安全水。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针对区内居民住房的实际情况,万山因地制宜、因房施策,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但居住环境较差和其他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和“五改一化一维”,帮助2.6万户农户改善居住环境。
在农业产业化生产方面,万山区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和“八要素”,以蔬菜为主导产业,以500亩以上坝区为引领,全面推广“九丰农业+”“翠丰农业+”模式,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79个,规模达3万亩,覆盖5408户20200名贫困群众。
通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万山完成食用菌种植7050万棒,新增种植香柚、李子、车厘子、百香果等1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7000多亩,培育形成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74个,各村产业大户犹如泉涌,“新时代山大王”层出不穷。在农业产业取得大发展的前提下,万山组建的翠丰农业公司,年销售蔬菜、水果3000万斤,同比增长30.4%,收购的蔬菜中50%销往省外,覆盖江苏、上海、重庆等地,打造出绿色蔬菜外销的万山品牌。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万山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2019年,万山区、九丰农业博览园分别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敖寨乡荣获“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称号,万山镇土坪社区、高楼坪乡夜郎村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黄道乡丹阳村、敖寨乡两河口村、谢桥街道牙溪村被命名为第四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如今的万山,昔日风采正一一拾起,汞工业文明和矿山旅游正熠熠生辉。曾经的转型梦想正照进现实。目前该地正加大力度,强力推进万山汞工业文化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奋力谱写高质量建设“转型之城·美丽万山”新篇章。(李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