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地处武陵腹地,广大农村群众困羁于山,曾经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4.78%,有90多万人未脱贫。
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战期间,铜仁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10万名干部奔赴脱贫一线,举全市之力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2020年,铜仁市10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5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铜仁市坚持用好用活“123456”工作法,高位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市93.46万脱贫人口脱贫成果得到巩固,防贫预警监测对象5.9万人得到精准帮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实现开局良好。
强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仅让我脱了贫,还有了稳定的就近就业机会,再也不用担心会返贫,未来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近日,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百汇源蔬菜基地内,在此务工多年的脱贫户肖满香激动地说。
年过花甲的肖满香,儿女不在身边,之前因为岁数大没有活干。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成为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务工群众的一员,每年光是务工收入就近2万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2年以来,铜仁市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坚持高位部署、高位推动、全面落实,建立了市领导包保联系区县、市直部门联系村工作制度,定期下沉区县开展调研督导,形成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直接抓、其他负责同志协助抓的齐抓共管格局。
继续保持指挥体系、督导体系和帮扶体系稳定,从区县选派27名干部充实到市委乡村振兴指挥中心,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出台《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完善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实现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严格按照选优派强的要求,1692个村(社区)选派511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同时,铜仁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3+1”保障成果,脱贫人口实现持续增收,防贫预警监测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目前,铜仁市已形成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排查、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的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并有效防止“体外循环”,2022年未发生一起致贫返贫事件。
截至2022年12月1日,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605元,比上年增加1963.5元,增幅16.86%。其中,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887元、比上年增加39.8%,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1150元、比上年增加17%,人均转移性收入1464元、比上年增加9%,人均财产性收入达134元、比上年减少16%。
兴产业 夯实“三农”根基
冬日,走进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林下红托竹荪基地里,一垄垄地膜遍布林间,来年盛夏,浅红色的竹荪又将散发出淡淡清香。
据了解,鸳鸯湖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引入贵州淋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展林下食用菌700亩、林下中药材1500亩,实现净产值260余万元,发放工资54万元,带动群众就业600余人次。
近年来,铜仁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突出点、连好线、扩大面、全覆盖”和“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铜仁市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市级整合资金1010万元,重点扶持202家家庭农场;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助推群众增收致富;着力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农机装备结构逐步优化,不断提升农机作业水平。
同时,铜仁市着力念好“山字经”,确定生态茶、生态畜牧、蔬果等6大主导产业,构建一县一产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格局。目前培育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0家,茶园面积超200万亩,玉屏黄桃、沿河空心李等精品果园超100万亩。共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8家,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37家,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个、产业集群项目2个、产业强镇项目1个,冬闲油菜、食用菌、肉牛、辣椒纳入全省产业集群建设;共有绿色食品4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げ?2个。
2022年以来,铜仁市还全力发展生态茶、生猪、家禽、蔬果、食用菌、薯类、中药材、牛羊、蜂蜜、特色林业10个特色优势百亿级综合产值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生态渔业、林下经济等其他产业。截至目前,产值逾500亿元。
美乡村 涵养文明乡风
初冬,走进思南县邵家桥镇珠池坝村,用碎石镶嵌而成的“石尚古寨”四个大字跃入眼帘,行走村里,干净整洁的村庄、清新秀美的田园、喜庆祥和的人家……
近年来,该村围绕做美村庄、做精文化、做特产业等目标定位,因村制宜打造“石尚古寨·田园望乡”品牌特色田园乡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珠池坝村是铜仁市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精心谋篇笃行,着眼长远稳步推进、示范先行。“十四五”开局以来,铜仁市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0字总要求,全面启动6个省级、35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明确25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别对41个省级、市级示范试点村实行定点包干。目前,省、市两级示范试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等总体进度均达65%以上。
铜仁市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深化“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高价彩礼、滥办酒席、厚葬薄养、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整治,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风尚。大力推广文明积分做法,借助积分超市、道德银行等形式探索积分转化,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市农村地区文明乡风养成。
同时,铜仁市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模式,以村民组或自然寨为基本治理单元,引导群众自发组建村民组委会,延伸基层自治链条??勾骞婷裨迹ň用窆迹┦痉洞唇?,规范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运行章程和制度,实现全市所有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覆盖。
田畴沃野织锦绣,美丽乡村舒画卷。如今,黔东大地上,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