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了《新乡风有里又有面》,文章报道了我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工作,村民争相学习的好风气。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下全文吧!
83岁的土家族村民冯兴然有些耳背,但对村里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一些事,他心里明明白白。
“过去,村里有老人过世,操办十天半个月酒席是常事,20天的也有!白天三顿加宵夜,附近几个村寨的人都来,一两百人聚起来吃饭,办事的家庭怎么负担得起!”冯兴然不停摇头,显然很反对。
而现在,关于村里白事的“办法”,他话锋一转,“不超5天,办事的主人家也不像以前费心费时费钱,亲朋好友也少费周折,那当然好??!”
冯兴然生活的地方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下坝村,村民绝大多数是土家族。薄养厚葬、大操大办、豪华彩礼,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打造豪华墓、活人墓,下坝村曾经的陈规陋习让人感觉“风气很不好”。
“现在就是要培养新风尚,不仅要人居环境的‘面子’,还要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的‘里子’?!焙笃合绲澄笔榧欠肓⒖扑?。特别是移风易俗,通过定规矩、开会讲、上门传、广播喊等方式,在村民心中树立民风淳朴、家风和气、村风清朗、乡风文明的理念。
下坝村党支部书记田飞介绍,现在村里有专门的规定,哪些酒席可以办,办多少天,走什么流程,这些规矩家家知晓、户户遵守。
谈起村里红白事操办的变化,65岁的土家族村民田维贡很有感触?!肮ビ龅秸庑┦拢欣土Π滋煲雇戆?,现在大家都感觉松了一头!”田维贡话音未落,他的妻子接过话茬,“熬时间是一回事,关键还要到处借钱。烟花爆竹堆成山,锣鼓乐队七八支,人情负担重得很!”
在后坪乡斯毛坝村,谈及这些旧事,村民田井双话匣就打开了。“以前真是二三十岁就开始‘培养’办席经验?!彼担谝惶煸督琢诶窗锩?,第二天吃“正酒”,有的第三天还要复宴,相当于再吃一天,每年光吃酒席的花销就是一大笔。现在好了,除了老人去世、男婚女嫁,其余酒席一律不办了,“白事不再难上加难,喜事真正喜上有喜”。
在沿河土家山乡,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已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
后坪乡与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朗溪乡毗邻,日常往来频繁。朗溪乡一些村民也感觉到,变化在县与县、村与村之间互相影响,你来我往之间,争相学习好风气,谁也不甘落后。
为了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后坪乡除了修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休闲健身场所等之外,还与乡镇学校联动,让有美术特长的教师,把村民的房屋墙面作为文化阵地进行打造。在斯毛坝村,随处可见村民房屋两侧的墙面上描绘有各种各样的彩色画,有的是大字标语,有的是乡村美景,有的是人物对话场景。特别是乡村公路沿线的房屋,基本上都覆盖了彩色画。
观念转变,风气就变了。欣然可见,现在有一样村民不简办、不缓办、更不停办的,那就是娃娃读书的事?!叭コ跃葡模衷谝患抑挥幸桓?;去城里陪娃娃读书的,可能一家有两三个咯!”田井双一句话,形象又实在。(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