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绿水青山入画来——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2024/05/0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765   

近日,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贵州三湘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正按部就班工作。

“项目以电解锰渣、脱氨剂、固硫剂、螯合剂等为主要原料、通过‘低温干化脱氨+中温改性固硫’二段焙烧,一方面把脱出的氨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将锰渣改性成为胶凝活性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惫径鲁こ陆ㄏ娼樯埽荷蘸笱肪ど晨笠痹杭觳?,水溶性盐总量由焙烧前的6.98%降至1.68%,达到国家锰渣无害化控制标准,中国建材认证集团贵州有限公司的中期研究报告显示,焙烧后锰渣可作为混合材应用于水泥生产等方面。

3902091d6293dc4fbd7371a277636ce.png

贵州三湘科技生产车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葛永智 摄)

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三湘公司)是我国首家开展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企业。当前,该企业累计处置锰渣7300吨,产出无害化产品5500吨。锰产业的革新,折射出铜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绿色化转型的铿锵步伐,以技术赋能推动锰渣变废为宝,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锰三角”加速向“绿三角”转变。

地处武陵山腹地、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举足轻重的铜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走向了生态文明新时代。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来支撑、来保障?!笔形⑹姓斓嫉娜鲜陡叨绕鹾?,高屋建瓴全面部署,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为?;ど剿洳肌锻适薪踅饔虮;ぬ趵贰锻适需缶簧奖;ぬ趵返确煞ü?,编制完成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铜仁市“三线一单”,切实抓好铜仁重要山脉和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保持铜仁绿水青山好生态。

为依法治林,出台《铜仁市古大珍稀树木?;す芾戆旆ā罚钊肟股直;ぁ傲鲅辖薄奥探P卸钡戎捶ㄗㄏ钚卸?,建立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创新推行“巡回法庭”,严厉打击一批涉林违法犯罪活动。

0e62afd054fdc0a895985635f838ca6.png

石阡县石固乡泥塘村楠木群。

为净化绿色产业发展环境,制定《铜仁市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铜仁市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化工产业准入要求开展项目审批和化工行业准入条件,扎实推进化工污染防治。同时制定《关于加快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破解污染难题,促进锰资源、锰产业的绿色发展。

……

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新、一步步升华,铜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路奋进,发展底色也绿意愈浓。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2%,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7.7%,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去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9818亩、水土流失治理380平方公里、营造林31万亩。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修复1736平方公里。

如今,铜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造福于民,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模式的“蝶变”。

从“傻黑粗”到“高新尖”,新型工业化强势推进。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促进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同时抓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全力以赴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去年,我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严峻形势下,仍然实现产值262.7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30%,规模稳居全省第一。

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生态农业走向产业化道路。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重点培育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油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目前,全市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63家、家庭农场10527家,2738个村集体经济均有经营性收入,其中50万元以上占20.56%。

4556677cd52e3f011f992099813acf6.png

从单一向多元转变,进一步丰富旅游发展业态。聚焦做足梵净山的核心吸引力、山下及周边吸附力,辐射带动环梵净山沿线及周边区县、乡镇、村,合理布局周边景区景点的旅游业态,推动形成梵净山生态旅游的“五大圈层”,着力构建梵净山景区东线西线联合、周边联动的“大梵净山”生态旅游新格局。当前全市共有旅游市场主体2.6万家,培育壮大市级龙头旅游企业2家、区县龙头旅游企业10家,各类旅游服务场所688家。2023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312.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5.43亿元。

此外,我市还加大生态转化,在全省率先完成首单生态信用贷款,梵净山生态账户入选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建立账户4.74万户、授信70.83亿元、放贷44.98亿元,这是我市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的积极探索。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铜仁正奋力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力谱写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罗旭)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