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城乡美景如画卷——铜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综述
2024/07/30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352   

七月黔东,骄阳似火。

初晨,漫步城区,锦江两岸人行步道绿树成荫;古街小巷整洁有序……如织的市民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惊叹快速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带来的翻天覆地般变化:“城市变化很大,变得靓丽了。”“山清水秀,道路也变宽了。”“公园越来越多,地上很干净?!?/span>

31.webp.jpg

不断完善的城区基础设施、持续优化的特色小镇、精心雕琢的美丽乡村、紧密联结的城乡经济、日益美好的百姓生活……铜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彰显新活力、新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沿着这条主线,我市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不断增强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集约化”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市常住人口数达到326.43万人,城镇化率上升至48%左右,城镇建成区面积为141.18平方公里。

坚持规划引领  以人为本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铜仁多山,也多水。正是得益于这山与水的礼赞,才让铜仁的城有了特色与魅力,有了生气和活力。

一直以来,我市就把“武陵之都·仁义之城”作为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厚德铸铜·仁义致远”作为这座城市的核心精神,把“建一座让人民享有美好幸福生活的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

围绕着目标定位,我市做好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铜仁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快《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修订,配套制定若干政策性文件,为高质量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构建以黔边城市带、乌江城市带、梵净山特色城镇带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其他县城为重要载体、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建设体系,全力打造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

32.webp.jpg

聚焦短板弱项,推动城镇基础明显改善。全市围绕“四改”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关注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以及老旧地下管网改造,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深入实施城镇功能提升工程。建立铜仁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项目库并动态管理,持续推动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县城排水防涝治理,铜仁西互通、铜仁货运东站建成投用,铜仁市水务一体化、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铜仁环城高速、谢桥至开天G242国道提级改造有序推进。

同时,严格落实城市规划“五线”管控,我市加强对城市道路、绿地、水体、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基础设施的?;ず凸芾?,进一步彰显铜仁山水环境特征,塑造地方建筑特色,真正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城市。

当前,以碧江、万山与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握指成拳、联动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主城区首位度得到有效提升;江口撤县设区、德江撤县建市进程不断加快,思南、德江、印江城市组团融合发展有序推进,石阡积极打造“温泉+”全域旅游强县,沿河加快打造西部最美江城,各县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跑出“加速度”。

随着城镇路网、供水排水、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卫生院、敬老院、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配套完善,铜仁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规模适当、职能类型丰富的黔东山地新型城镇体系。

要以自然为美  把好山好水融入城市

入夜,三江公园,只见河对岸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流光溢彩,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在飞山宫附近,时?;崽较非诙呋氐础H羰鞘敖锥?,走进宫内,还能欣赏到傩戏、说春、金钱杆等本地非遗文化项目展演。在这里,不仅有项目展演的戏台,还有文化艺术展示区、民族乐器陈列区、文创产品摆放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石阡说春、沿河土家山歌、思南花灯、松桃苗绣等具有浓郁铜仁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南门的“非遗画卷” 。

一座城市有了文化,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作为黔东大地的一颗明珠,中南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其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商贾文化、非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

33.webp.jpg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要把好的元素融入城市。在实施城市空间布局战略中,按照“城市组团、功能分区”的空间布局体系和“老城提升、新区提速、县有新区、镇有新街、村有新寨”的城乡建设发展模式。

山水起舞,一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带”从铜仁主城区一直延伸到梵净山景区,全长近70公里,驱车穿梭其中,将铜仁干净的水、神奇的山、清新的空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炎炎夏日,沿着山水绿林,感知河岸风韵,一条自西向东的“玉带”从景中显现。接八官溪游客集散中心,途经龙塘、詹家溪、王家山等24个村寨,讫于江口县两河口河岸,接两河口游客集散中心,立足沿线淳朴的农耕文化和九曲十八弯的自然风光的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正成为拉动沿途群众增加收入的康庄大道。

具备农耕文化体验区、特色田园乡村、民宿客栈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建设了一批生产、生活、生态“三同步”,一二三产业“三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最美乡村之路,吸引游客感受乡村魅力。

从梵净山沿着太平河,抵达锦江畔的铜仁城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犹如璀璨明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织成亮丽诗篇,描绘出“游上梵净山,乐在中南门”的美妙旅游体验,这也是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上的另一个亮点。

34.webp.jpg

瓦泥鳅脊、挑角飞檐、垂花门楼……那青色古铜墙下,行走青石路上!似乎转瞬间,中南门就多了一排排楼阁。地处铜仁城最繁华地段的中南门,四面环山,三江交汇,山、水、城和谐共生,是铜仁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见证着铜仁变迁。

近年来,铜仁市在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铜仁古城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保留部分现有居民、?;だ芬糯娴幕∩希孕滦统钦蚧沉焓凳叭摹保ㄅ锘脑?、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对铜仁古城进行?;ば愿赂脑欤晟乒δ芘涮?,改善人居环境,重塑老城形象,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了产城融合发展,为居民创造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也承载着黔东地区众多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是今人回顾铜仁历史、找寻乡愁记忆的一扇窗口。

明确的思路和路径,让铜仁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显著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更是跑出了“加速度”。

发挥区位优势  加快“产城人”融合发展

产业与城市,是两个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概念。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产城融合模式,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

当然,铜仁也不例外。近年来,铜仁市着力发挥区位优势强城市,坚持以城聚产、以城聚人、产城融合,不断增强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工业经济“基础大盘”越来越稳固,城镇化取得明显成效,产城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产城融合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造城”、“聚人”、“引产”缺一不可。

铜仁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贵州东进、北上的“桥头堡”,经济社会发展却长期受制于交通落后,区位优势并未凸显出来。

如果说湘黔铁路是铜仁告别零铁路的起点,那么2015年6月18日,由贵阳开往长沙的G3002次高铁驶入沪昆沿线铜仁南站,标志着铜仁市正式步入了“高铁时代”。铜仁南站是沪昆高铁入贵州首站,它将铜仁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城市圈和省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缩短铜仁与外界的距离,为加速黔东崛起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撑。

2018年12月26日,新建铜仁至玉屏铁路开通运营,铜仁到贵阳最快为1小时40分,铜仁至玉屏仅需20分钟,补齐了我市在铁路运输的短板,构建起了一条更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大通道,拉进了我市与省内外的经济社会发展交流,让更多外地资源在铜仁积聚,提升了铜仁的区位优势。

随着杭瑞、江瓮、德务、思剑高速公路,沪昆高铁、玉铜城际铁路、中心城市公交综合枢纽,思南、沿河新港等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路网、水网的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公路网络,为铜仁协调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

35.webp.jpg

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并重并举,双拳同时出击,才能事半功倍。我市加快产城融合,推动城镇经济不断强化。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大力培育生产、服务和消费多点支撑的城镇经济。以黔东工业聚集区为载体,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为重点,全市重点产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推动碧江高新区、铜仁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申创国家级经开区。以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典型的文旅经济持续复苏,大数据平台经济体系和场景大数据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加快。

重头戏——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全市工业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强城镇产业支撑,以产业引擎增强主城区“火车头”和“辐射器”作用,构建黔东城市组群。

多样化——发挥服务业最大就业容纳器作用,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推动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扩大产业规模和就业规模。

新业态——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推进农业规?;⒓蓟夥排┐迳?。要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创新现代农业新型业态,走就近就地城镇化的路子,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带动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

同时,我市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品质“十大工程”,加快发展城镇经济,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主载体,培育发展城镇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创新经济,着力构建服务功能完善、张弛有度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养老、托育机构、公共体育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城镇,10个区县全部纳入国家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城镇治理能力持续提高。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0万人以上。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一系列变化记录着铜仁人民生活从短缺到比较殷实、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无处可去到出家皆公园,从单调的文化生活到多姿多彩的影幕、荧屏、舞台……一串串事例、一幕幕场景,印证着每一个铜仁人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罗旭)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