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这些战略部署和改革举措为新征程上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乘势而为正当其时。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按照“高起点规划”的要求,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科学谋划推进“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高标准抓好城镇建设,重点解决好城镇痛点难点问题,补齐城镇发展短板,推动城镇公共基础不断夯实,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建设“宜居、宜业”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要高水平推进城镇管理,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加强城镇科技化、智能化管理,狠抓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注重人的素质提升,不断提高城镇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构建以主城区为龙头、其他县城为重要载体、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打造优势突出、城乡协调、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拓展主城区规模结构,增强“火车头”和“辐射器”的作用;加快县城发展,提高县城对周边区域人口、生产、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能力和对乡镇、农村的带动能力,发挥好承上启下、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培育发展特色小城镇,推动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同时,以先进制造、信息服务、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农业田园为重点,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充分发挥城乡融合发展的支点作用。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并重并举,培育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高质量推动城镇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城镇经济,不断提升城镇承载力、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一方面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强城镇产业支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服务业是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培育发展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扩大产业规模和就业规模。同时还要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创新现代农业新型业态,走就近就地城镇化的路子,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带动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持续推进。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走出一条铜仁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市。(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