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木黄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脚下,距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42公里,素有印江东大门之称,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地。
木黄村与木黄社区、五甲村、老寨村、三合村、岑阳村、地茶村、金厂村等相邻,沿印松重要高速干道穿过。全村国土面积2.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4.99%,辖10个村民小组,人口主要以土家族、汉族、苗族为主,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79%。2021年,该村入选贵州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木黄村作为木黄集镇所在村,汉代隶属武陵郡,晋代隶属涪陵郡永梁州,唐初印江正式建思王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地属思王县。宋属武陵郡地,宋大观元年(1107年)设土司政权,木黄隶属朗溪蛮夷长官司。明弘治七年六月(1494年)撤思邛江长官司,建印江县,改土官制为流官制,属印江县。据说,因域内山上一棵不知名的青皮大树,可谓当地树木之冠,便取名“木王”,后因大树本质黄色,改为“木黄”,其地名沿袭至今。
历史事件
1934年10月24日,红三军领导人贺龙、关向应与红六军团领导人任弼时、萧克、王震及其主力部队,在五甲村大柏树下胜利会师。胜利会师后,两军领导人在木黄水府宫内召开紧急会议。红三军、红六军团领导人围绕行动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决定两军共同行动,向湖南永顺方向发展创建新的苏区,同时在黔东苏区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发展原有苏区,若到湘西后站不住脚,可退回梵净山开展游击战争”等两军行动计划。
会师后的当天傍晚,红三军、红六军团撤离木黄,驻松桃石梁。1934年10月25日,两军领导将会师情况电告中革军委,26日,中革军委电贺两军会师,整编部队,红三军奉中革军委电令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
木黄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第一次胜利会师,它把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部队联合在一起,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牵制敌人、保证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作出了杰出贡献,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红二方面军的形成,为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2年8月,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为木黄会师题词:“二六军团,历尽艰险。木黄会师,三军欢唱。八千健儿,挥戈东向。沅澧汹涌,狂飙燎原。赤区重建,湘鄂川黔。抚今追昔,怀梵净山?!闭馐灼苹趾甓殖渎尴捭扳辍短饽净苹崾Α?,是萧克将军在追忆木黄会师及前后的峥嵘岁月以及对黔东苏区人民的无限怀念而题写的,充分展现了木黄会师的艰辛以及会师后两军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1983年11月,原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黔东特委书记兼黔东独立师政委段苏权,重回木黄题词:“黔东特区为红六军团和红三军会合创造了条件,两军会师于木黄,保持和壮大了力量,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三军胜利完成长征”。
1990年11月,原红六军团军团部秘书长王恩茂,重回木黄题词:“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是一次团结的会师,模范的会师,对于中国革命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师”。
革命文物
木黄村处于省级风景名胜区景点相对集中地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主要承载体,村域内有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军部旧址(纪念馆)、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红三军政治部旧址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さノ弧?/p>
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军部旧址),设在木黄镇木黄村长征路“水府宫”内?!八笔冀ㄓ谇寮吻於荒辏?816年),坐东南向西北,系砖、木、石结构高封火墙围护对称封闭式古建筑,占地面积887.2平方米,建筑面积579.8平方米,现存建筑依次有牌楼式大门、戏楼、耳房、前天井、正厅、后天井、后厅、围墙等建筑。1984年10月,印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军部旧址辟为“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萧克将军亲笔题写馆名。该纪念馆先后被列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さ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位于木黄将军山腰,海拔1000余米。1977年,印江县委、县政府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而建。1977年12月10日破土动工,1979年7月1日落成,2003年7月底维修。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碑座取料为当地坚硬的石灰石,碑身用砖砌,用水磨石装饰。纪念碑占地面积770平方米,碑为军旗形,东西两侧为党旗上的镰刀斧头图案。座基正面镶嵌“序言”,周围护以栏杆,前方及左右两面是整齐宽大的台阶。碑正面阴刻王震同志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十九个大字及落款。碑高取数“14.62”,其整数部分“14”意含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会师时间1934年,小数部分“62”意指第二、第六军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政治部旧址。位于木黄镇新木街,距木黄会师纪念馆80米,为同一组革命文物。原名“万寿宫”,系二进高封火墙围护砖木石结构古建筑,中轴线上原有牌楼式大门、厢房、天井、正殿、后殿、观音堂等建筑,坐东南向西北,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现有建筑仅有正殿及后殿,围墙、天井的部分建筑。占地面积783平方米建筑占地395平方米。 1934年10月期间为红三军临时政治部办公地,为全国重点文物?;さノ弧?/p>
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原为祝姓私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该住宅坐东向西,为“四合院”式小天井木构建筑,占地面积330平方米,建筑面积255平方米。
红色故事
《“加贝哥”的故事》
1934年,红三军在黔东地区创建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因此,在木黄一带都可以看到红军的身影。经常打柴后下河洗澡的杨昌素,有一天偶然遇到一个三四十岁“胡子红军”在河边钓鱼。这位红军身材壮实,腰杆上还捆着一根皮带,脚穿布鞋打绑腿,相貌威武,旁边有三四个背盒子枪的战士陪同。
显然,这个“胡子红军”是红军的大官,俗话说“民不与官交”,还是离远点。杨昌素这样想着,就想离开。谁知刚想走,就被一个红军战士喊住,“胡子红军”也笑容满面地向他打招呼,问他“吃饭没有?有穿的没有?家里几口人?住在什么地方?”杨昌素觉得“胡子红军”说话很和气,就不再害怕,有空就到河边看他钓鱼、聊天。
杨昌素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钓鱼呀?”“鱼是好东西呢,有营养,能给红军伤员补身体”“你叫什么名字呢?”“就叫我‘加贝哥’吧!”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搭起话来。杨昌素知道了红军是为穷人的队伍,“加贝哥”也问了些杨昌素的情况,还告诉杨昌素,红军就是为着穷人打天下的,穷人要想过好日子,一定要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加贝哥”知道杨昌素四处挑脚、打柴,对当地的地形十分熟悉,便问他钓鱼这个地方叫什么地名,进出木黄的道路有几条?杨昌素一一作了回答。听说他刚上山打柴回来,“加贝哥”说:“我们也要烧柴,你的柴我们买了,再请你吃早饭,要得的话你就回去挑柴跟我走。”“要得要得。”杨昌素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回去挑柴。
刚打下的柴还不太干,满满一挑有百多斤,跟着走到祠堂外边搭的伙房,“加贝哥”把鱼篓递给一个伙夫:“给伤员熬点汤?!庇侄陨肀咭桓瞿昵岷炀担骸傲焖ソ嵴顺苑埂!弊矶匝畈匦α诵Γ骸岸圆蛔挥邪认》瓜卵笥??!贝蜃疟ム茫米乓郧傲饺舨癫拍苈舻降囊坏醵嗲?,杨昌素觉得今天早上硬是巴适。
第二天,枪声在木黄镇外响了一整天。之前,川、湘、黔三省的敌人已开始向根据地发起进攻,9月23日,川军达凤岗旅占领沿河县城,湘军第34师第3旅周矮子又向晓景进攻,黔东形势骤然紧张起来。为了把战火引到苏区中心以外,贺龙军长将部队撤向木黄,并以钓鱼为名,观察地形,谋划方案,选好战场,歼灭敌人。同时,命令7师主力转移到松桃岩柯坝,9师主力转移到松桃永安州,黔东纵队师则配合红军主力外线开展活动,寻找战机,以便在运动中消灭来犯之敌。过了几天,杨昌素就听到贺军长到木黄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了很多敌人。
木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士气,增强了根据地军民反“围剿”斗争的信心。木黄的群众也对用兵如神的贺龙军长十分敬佩,都亲切地叫他“加贝哥”。
1934年10月24日,木黄会师那天,杨昌素又看到了“加贝哥”,还看到了许多不认识的红军。自那以后,“加贝哥”和红军就离开了木黄,当地的群众知道他们还要为更多的穷人去争取好日子。
贺龙利用钓鱼等方式,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同时摸清战时情况,运筹帷幄,在红色革命老区留下了一个个传奇故事。在此后几十年里,杨昌素不时向人们讲述着当年他和“加贝哥”的相遇经历,讲述着他难以忘怀的红军故事。
《红军买草鞋》
木黄会师后,贺龙军长下令给红六军团战士每人一双新草鞋。10月24日,一名红军干部带着几名战士来到张绪清的杂货店购买草鞋,张绪清带着红军战士来到店里的存货间,指着堆满整间屋的草鞋说:“这些草鞋有一千多双,我自愿全部送给你们”。红军干部连忙摆手说:“老乡,这可使不得,红军有纪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你不收钱,我会受处分的”。一个要送,一个要买,两人相持许久,张绪清看到红军干部态度坚决,想了想说:“那就按平时收购的价钱卖给你们吧”。红军干部见他情真意切,只好同意他这个提议,全部将店里的草鞋买下了。
特色饮食
位于木黄村鱼泉村民组的木黄鱼泉,因泉中常出鱼故名“鱼泉”。鱼泉源于观音山脚岩石溶洞,泉水从石穴中涌出,水量较大,甘甜爽口。该鱼泉开掘于明代,石穴上方刻“鱼泉河”大字,为印江著名书法家王峙苍手书。该鱼泉通过居民区向西流经木黄镇街区,汇入木黄河,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水资源。
木黄村水质优良,环境清新自然无污染,气候温和湿润,盛产豆腐、木黄窖酒、甜米酒、土家花粑粑等特色美食,其中,木黄豆腐已经成为木黄村标志性美食。
木黄豆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脂肪、蛋白质,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下火等功效,被称为“田中之肉”“绿色牛乳”?!盎叶垢庇貌菽净野粘龉亩垢?,静置几天,洗净食用或用来下火锅或者油炸,味香口滑;“金豆腐”——娴熟的豆制工艺搭配鱼泉河的水制作出的“金豆腐”白嫩口滑,老少皆宜,2020年“金豆腐”制作技艺被列入“铜仁市非遗?;っ肌?;米豆腐主料为本地大米,调料为菜籽油、辣椒、葱、折耳根、酥黄豆、盐、酱油、醋等。采用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首先用温水浸泡大米,浸泡时间长短根据季节而定,其次是用石磨磨浆,接着将生米浆入锅,用铲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生米浆七成熟时,掺入预先稀释沉淀后的石灰水并慢慢地搅拌,直到米浆完全熟透,最后即可冷却成型。夏秋季节可以制作成一道凉菜,可以切成条状、粒状、丝状等。春冬时节则做成酸菜米豆腐汤菜,于微酸的汤汁里夹起一小块米豆腐,色泽润黄明亮,口感清香,软滑细嫩,入口即化。
近年来,木黄村依托红色“革命老区”和集镇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会师柏—会师广场——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会师纪念馆—会师纪念碑”等“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村现有传统特色食品店30余家、注册商标5个、红色文创工艺品企业1家、农特产品经营店5家。目前,木黄村从事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人员达到600人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