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实施“四大文化工程”,既是贵州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贵州大地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文化工作重要指示、深刻认识贵州文化禀赋而作出的战略部署,还是抛却功利心、治好“近视眼”,着力改造提升贵州文化,久久为功百年树人,全力构筑贵州自信自强精神新高地的历史考量??梢杂谩拔笾萘⑿模⒄垢衬堋闭饬骄浠袄锤爬ㄊ凳八拇笪幕こ獭钡闹卮笠庖?。
第一句话:为贵州立心。立心,是宋明思想家关于道德修养的要求。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就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闭饫锏摹傲⑿摹?,就是要为人类社会构建良好的精神价值观。为贵州“立心”,就是要通过兴文重教,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坚定不移为贵州树信心、育文心、浇童心、聚民心。
树信心
现在,国际竞争都讲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文化软实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讲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还要有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贵州有优势,王阳明在这里参学悟道,这里面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

历史上的贵州因为地理崎岖不平、区位远离中原、经济曾长期贫穷落后。受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过去不少贵州人缺乏自信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千年之变”。今天,我们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就是要鉴往知来、与古为新,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推动新时代的贵州人民更加自信自强。
育文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久久为功,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地方人才荟萃,其背后往往都会有诸多艰苦奋斗的奠基人、令人叹服的传奇事,其中不乏重教兴文、深耕育人沃土的典型案例。比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育才无数、泽被千秋,堪称“万世师表”。比如,北宋以降,地方书院不断设立兴起,春风化雨之下,涌现出一大批文化精英和大家,一些著名书院甚至连绵不绝、传承千年。比如,湖湘文化重视“经世致用”,深刻影响了湖湘文化建构与湖南人才培养,造就了大批经世济民的人才,等等。
这样的例子,在贵州历史上也不鲜见。早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正安尹珍毅然北上、远赴京师洛阳求学、学成后“还乡里教授”,创办“务本堂”,“首开西南文教先河”,德厚流光、福泽千秋,深受其影响的黔北正安县、绥阳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小说之乡”“中国民间艺术诗歌之乡”。明代思南田秋力主贵州开设乡闱并获得朝廷批准,公元1537年贵州首次开科,有人认为贵州因此“人才四起”。清代兴义张瑛持续十余年“添灯油劝学”,有力助推了当地文脉绵延、人才辈出。遵义沙滩黎氏家族的读书人前赴后继,充分发挥乡绅文化的积极作用,共同造就了熠熠生辉的“沙滩文化”。
百年树人,立德为先?!傲⒌轮荆泻跽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立德正心的文化瑰宝。大力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就是要以文润心、以文化人,让青少年和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双向奔赴”,更好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数年后、十年后、哪怕百年后,如果贵州因此而人才辈出、人文蔚起,那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成功的,这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总的来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差异、更有社会影响。比如,从养育和教育的环境来说,现在的娃娃多为“圈养”,而以前更多的是“放养”,这让很多青少年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导致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而言比较脆弱。
“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大力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就是要针对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效扩展文化育人、社会育人、实践育人的空间,从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中汲取滋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提炼出来,更深层次注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心态、强化“心之力”,让多彩文化瑰宝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
孩子和家长在贵阳红飘带长征馆参观。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尤须以精神之力排除千难万险,尤须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贵州多彩民族风。
以文化人、以文兴邦的案例在国外也有不少。比如,新加坡在推行多元文化的同时,将儒家思想本土化,形成五大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这种文化精神指导下,增强了多民族的国民凝聚力。比如,越南党、国家和人民都特别关心历代雄王祭祀活动,大力投资修复、改造雄王庙历史遗迹区,使之成为民族先祖祭祀之所、民族团结激发之地。
文化的力量可以于无声处成风化人、于至微处凝心聚力,无形而有力,须臾不可少。深入实施“四大文化工程”,就是要守护好我们贵州人共同的“祖坟”,着力赓续贵州文脉、推动贵州大地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作用,不断厚植文化之基,春风化雨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全省上下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行稳致远。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