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黔东大地,青山叠翠,歌声悠扬。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图为2025年3月18日,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小隆村苗族群众正在收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月18日《新闻联播》。申逸恺 摄
殷殷嘱托鼓舞人心,深切期盼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铜仁市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在石阡县聚凤乡瓮水屯村,村民们跳起传承数百年的“花灯”,舞步间流淌着农耕文明的千年记忆;坪山乡尧上村“敬雀节”的锣鼓声,生动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相辉映;楼上村明清古建筑群与“非遗工坊”的共生,则让历史文脉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机。
图为万山区谢桥街道牙溪村一角。叶顺强 摄
“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铜仁市现有中国传统村落114个,排名全省第二,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だ檬痉断?个,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だ檬痉都矍?个;历史文化名城2个、名镇4个、名村2个、街区7片排名全省第一,历史建筑395处排名全省第一……
?;げ皇欠獯?,而是让古建筑与当代生活共生共长。
在万山区牙溪村,侗族吊脚楼被改造为精品民宿群,既保留了榫卯结构的建筑智慧,又注入了现代文旅功能,成为传统村落“内生式发展”的典范。
“牙溪村立足当地优势生态资源,以东西部劳务协作为契机,依照该村原有民居,在保留其原有结构和侗族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房屋租赁、土地流转的方式,打造了包含乡村旅游精品客栈群、侗族文化体验和亲子主题休闲农场为主的乡村休闲精品旅游生态农场,让村子颜值‘飙升’的同时,也为村民铺就了一条条增收致富路?!蓖蛏角磺沤值姥老宓持Р渴榧谴逦嶂魅吻厍偃缡撬档?。
近年来,铜仁市以创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为契机,通过“分级保护、镇村联动、一村一特”模式,对22个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非遗项目进行系统性修缮与活化。
而铜仁市先后颁布的《铜仁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和修订的《铜仁市历史建筑?;す芾戆旆ā罚⒉嫉摹锻适写炒迓渌痉ū;っ肌繁涣腥胱〗ú壳宓セ袢乒?;万山区“那个年代”历史建筑集中区活化利用项目被纳入住建部全国优秀案例。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图为2025年2月28日,石阡县坪山乡尧上村仡佬族敬雀节民俗活动仡佬族少女手捧拦门酒。杨坤 摄
“民族文化本身就是生产力!”石阡县尧上村党支部书记黄秀金感喟,该村通过“房屋租赁+土地流转”模式,打造集仡佬族民族文化体验、亲子农场、精品民宿于一体的生态农场,2024年村民人均增收超万元?!拔胰衔庵纸褡逦幕赜胂执糜我堤疃热诤系奶剿鳎恰罨穆锰迦诤?,丰富旅游业态’要求的生动实践?!笔湎匾⑸洗宓持Р渴榧腔菩憬鸨硎?。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
在石阡县,文化遗产的“双创”实践生动而多姿多彩,非遗传承人将传统“石阡茶灯”舞蹈编排成沉浸式节目演出;仡佬族毛龙节持续闹元宵,非遗民俗氛围浓;尧上村将“敬雀节”升级为四季可体验的民俗IP,带动周边餐饮、手工艺产业集群发展。市住建局一负责人介绍,铜仁已形成“非遗活化—产业延伸—品牌输出”的完整链条,114个中国传统村落如珍珠般串联,绘就“传统文化旅游胜地”新图景。
图为2025年3月19日,在石阡县聚凤乡宝龙村的辣椒种植基地里十多名椒农正在移栽菜辣椒苗。黎祖艳 摄
铜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证明,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び行蔚拇迓洹⒚窬?、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进而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汇聚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合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牢固文化根基。
从万山区牙溪生态农场果蔬大棚里的欢声笑语,到石阡县楼上村“清明会”吸引的八方游客,近年来,铜仁市探索出了一条“文化?;ぁ糜慰ⅰ裆纳啤钡墓哺宦肪?。
2024年仅万山区牙溪村新增3座产业桥、改善供水管网12.8公里,基础设施的提升让乡村旅游提质扩容;石阡县通过“非遗工坊”培育200余名传统工匠,带动留守妇女、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图为航拍的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楼上古寨。杨坤 摄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的侗寨鼓楼前,党员干部带头将侗歌、侗绣等通过侗乡风情园景区将非遗资源转化为集体资产;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大湾村传统村落?;ぶ?,创新“支部+村民”议事机制,让文化?;び朊裆纳仆倒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团龙村则以土家族“过赶年”、贡茶文化为核心,开发沉浸式民俗节庆活动,让这个藏在梵净山西麓的村寨成为文旅新地标。
图为2025年2月12日,农历蛇年元宵佳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梵净山十二生肖奇遇记”之“金蛇迎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进行着。叶顺强 摄
2025年春节期间,碧江区中南门开展非遗巡游、非遗秀展演等系列活动12场次,参与观众人次达40万+,线上活动发布的宣传视频播放量破亿;全市60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把“金钱杆”、土家摆手舞、“松桃瓦窑四面花鼓”等作为学校的课间操,学生每天常态化参与,青少年已成为新的传承群体;全市现有10家非遗专题展示馆,每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仅松桃苗绣生产企业有31家,其中规上企业1家,在县城经营18家,带动从事苗绣人数有3000余人,其中长期从事苗绣人数300余人,2023年产值在1000多万元,特别是松桃大湾村,当地依托苗绣技艺、苗族古歌等非遗项目,打造“非遗研学基地”,游客可参与苗绣DIY、古歌创作等互动体验,既传承了文化根脉,又带动了60余名绣娘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图为2025年1月21日,小朋友们在铜仁博物馆制作当地民俗小吃。申逸恺 摄
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家要行动起来,一起作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向着伟大理想去奋斗。”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守住文化根脉,方能行稳致远。
未来,铜仁市将以民族文化为笔,以生态环境为纸,书写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び敕⒄构灿?,着力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答卷。(申逸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