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沿河熊家沟:推进种养循环 实现绿色发展
2021/12/10    来源:微沿河     点击:705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熊家沟村改变传统依赖天然杂草从事畜牧养殖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牧草产业,用种植的牧草喂养牛羊,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实现产业增收和生态增效,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近日,笔者走进熊家沟村牧草基地,只见成片的人工草地伴着一阵清风,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缕缕清香。眼下,该村130亩人工种植牧草迎来了收割季,工人们手拿镰刀,正忙着割草、装车。

熊家沟村距离县城18公里,有686户2251人。2014年,该村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立熊家沟种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成功申请财政扶贫资金110万元,发展黄牛、白山羊产业。同时,流转120亩土地种植牧草,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今年,是该村种植牧草发展黄牛、白山羊的第三个年头,如今黄牛存栏28头,白山羊存栏88只。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该村在年初又流转了10亩土地种植牧草,牧草面积增加到130亩。所种植的牧草除去合作社牛羊饲料外,剩余的通过打包机打包,按600元每吨的价格销往周边区县养殖场,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解决了黄牛及白山羊的饲草问题。

合作社牛羊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牧草生长。

该村村民曾素霞今年56岁,家里6口人,是村里的脱贫户。由于丈夫身体不好,长期需要人照顾,加上自己年纪大了,做不了重活,曾素霞无奈只有留在家里务农。所幸村里发展起了产业,长期需要工人,曾素霞就到了产业基地里务工,做起了"产业工人"。

"在这里我一年要找七八千块钱,反正零用钱不愁。"曾素霞说。

与曾素霞一样长期在基地务工的还有黄纳英等人,他们年龄都在50岁以上,平时只能简单地种点庄稼,收入来源少。自村里发展起产业后,他们就积极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牧草,发展养殖,自己到基地务工挣钱。

据合作社负责人李朋介绍,不管是养殖还是种植,长期都需要工人,合作社平均每年劳务支出10多万元。今年,该村黄牛、白山羊和牧草预计总产值79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走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把种植和养殖规模壮大起来,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发展种植和养殖,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李朋说。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