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生态工业新城"。近年来,大龙开发区紧扣这一目标,推进开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园区经济持续向好,一座宜居宜业、产业兴旺之城呈现眼前。
大龙开发区航拍。
绿色打底 绘就宜居城
三月,开发区大地生机勃勃,一片春意盎然景象。北部工业园区栽种的景观树,有的更加葱茏,有的则冒出新芽。此时,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厂房与充满生机的景观树相得益彰,放眼望去别有一番景致。
园区环境。
看着美景、呼着新鲜空气,步入北部工业园区,可见花园式的工厂、公园式的企业已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标配。红星锰业厂区,有玉兰、香樟、银杏等植物近100种,有二十年以上的大树,绿化面积超过50%,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已吸引30多种鸟类栖身于此。深受生态文明熏陶的1200多名职工,成为坚定的环境保护者、先进技术的发明者。
红星锰业厂区绿化。
"初来红星锰业那会儿,还是因为实习的原因。走进企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成片的树木,把企业点缀得像个公园。"在红星锰业厂区内的红星电子上班的曹凯说:"随着对环境的越发重视,如今的开发区,无论是务工环境、还是居住环境,比起以往更好,我们更有幸福感。"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企业。
当然,开发区的"绿色"之美除了看得见的外在,还有内在。一直以来,开发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加快转变园区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废水废气废渣"吃干榨净"循环利用,促进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大龙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伟新材料。
在这宜居又宜业的开发区,前来就业创业的人很多,他们立足各自的舞台,展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蓬勃产业 书写新篇章
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工业企业400多家,以锂电新型功能材料首位产业以及循环环保等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为引领,形成了首位产业突显、主导产业明晰、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集群发展态势。
北部工业园区。
贵州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产品覆盖锂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铝壳、圆柱、软包等个人消费类锂电池等多个品类,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石墨化产品专业供应商。该企业的6号车间,自正式投产后,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建成的年产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贵州中科星城航拍图。
"项目建成后,从经济效益来看,将加强贵州中科星城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行业配套产品的生产能力,公司生产能力将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贵州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田波琪说,同时从社会效益来看,将带动周边400人就业,保证周边居民的经济收入。
丹斯迪厂房。
走进贵州丹斯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一台台干净整洁、排列有序的设备组成了崭新的自动化电池装配生产线。在电脑智能系统的操控之下,经过卷芯入壳、电池注液、清洗涂油等工序,一块锂电池即生产完成。
丹斯迪生产车间。
"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也比较顺畅。我们员工到岗率达到95%,目前已有30名新招员工到岗,后面我们还会根据公司的一个提产情况进行批量性的本地员工招聘。"贵州丹斯迪电池有限公司经理付严严说:"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3月底,预计本季度生产电芯400万支左右。"
招商引资 增添发展力
开发区认真贯彻全省实施产业大招商战略部署,落实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精准定位,精准施策,围绕首位产业、优势产业,狠抓产业大招商,强化领导带头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壮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去年,开发区新引进项目20个,签约资金141.18亿元,所有引进项目开工率100%、投产率55%,成功实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凯金新能源大龙项目建设现场。
在贵州大龙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广东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龙项目)建设现场,挖机、铲车、运输车等机械设备正在紧张作业,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项目正在进行场平,计划3月底完工。"该项目建设现场负责人李智介绍。
凯金新能源大龙项目 效果图。
贵州大龙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25亿元,总用地400亩,主要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磷酸铁锂、年产4万吨锂离子材料三元材料、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钴酸锂"项目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该项目分三期实施建设,全面建成并投产,年产值预估40亿元,年实际缴纳税不低于1亿元,解决劳动力700人。当前,正在建设的是一期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总用地200亩。自复工后,项目一直处于抓紧建设状态,现场平已完成35%。
大龙工业污水处理中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