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首郡故事】千年首郡的渊源与传承
2025/02/26    来源:明珠思南     点击:432   

11111111.png

思南的历史,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跨越了漫长的时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片土地就已见诸史册,先属巴国后属楚国地,秦朝时则被纳入黔中郡的版图。汉朝时期,此地隶属于巴郡涪陵县辖地,东汉建安六年(201年),析涪陵县地置永宁县,治所就在今思南县境内,为思南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国蜀汉时,这里改称万宁县,北周宣政八年(578年)又以万宁县地置费州,亦名涪川郡,隋朝开皇五年(585年)废费州,于其地置涪川县,这是思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地方行政建制的进一步细化。唐朝时期,这里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多次变化,贞观四年(630年)分思州的涪川、扶阳2县置费州;天宝元年(742年)改费州为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费州,州治涪川县。北宋时,县境属思州辖境,北宋末年州废。南宋绍兴二年(1131年),复置思州和务川、邛水、安夷3县,为羁縻州,县境属务川县辖地。

11.png

元代的到来,为思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至元十五年(1277年),置思州新军万户府,旋改为思州新军民安抚司,治务川,后徙都坪清江城(今岑巩县境内),于是称清江城为思州,而故称思州为思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思州安抚司为军民宣抚司;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为思南宣慰司,思州一分为二,思南行政区划之名正式确立。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升思南宣慰司为思南道宣慰使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思南道宣慰使司移治水德江(今思南县),至此思南道宣慰使司治于此;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思南宣慰司,置思南等4府,清朝时仍为思南府,府治思南城。民国三年(1914年),思南府改为思南县,这一称谓一直延续至今。建国后,思南县先后隶属于铜仁专区、铜仁地区;2011年11月,隶属于铜仁市至今。

111.png

思南之所以被誉为“明珠”,与其得天独厚的乌江航运条件密切相关。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之一,它蜿蜒流淌,贯穿了思南的大地。明清时期,随着川盐入黔,乌江成为了重要的黄金水道,商贾云集,舟楫往来??蜕堂谴又厍炀衬诟⒘曷胪纷顺そ闲对氐拇ㄑ?,沿乌江而上抵达思南,再将桐油、朱砂等土特产品顺江而下运出贵州。乌江航运的繁荣,不仅带动了思南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乌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大量的移民涌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各类文化,使得古道所在的乌江流域成为当时渝黔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推动了两岸文明的进程。

1111.png

思南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这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代嘉靖年间的田秋被誉为“贵州科举教育之父”,他曾奏请皇帝在贵州设乡试考场,使得当地人才辈出,文风兴盛。理学才子李渭也在晚年卸职还乡后传播中原文化,他在思南建中和书院讲学传道,即现在的华严寺,进一步发展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学思想,着力“躬行”的治学观。明神宗曾赐他对联:“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赞誉,更是对思南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在以田秋、李渭等文人学者的努力下,思南成为了云贵高原上有名的文化名城。这种崇文重教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思南县作家协会和思南县诗词楹联学会的人们经常在当年李渭讲学的书院举办沙龙会,研讨乌江文化和诗词创作。

11111.png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思南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ǖ葡肥撬寄系囊徽盼幕?,许家坝镇的花灯戏第四代传承人许朝正,从小就跟着家人学习花灯戏,成年后组织邻里亲人成立思南县乌江民间花灯艺术团,每到农闲时便和大家一起跳花戏灯休闲娱乐,他们也常被邀请去外地表演,为思南赢得了“花灯艺术之乡”的美誉。花灯戏演唱的内容多是思南土家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其动人的唱腔、浓郁的乡土气息、灯戏兼容的独特民族风格,折射出乌江流域的人文风采。此外,塘头斗笠也是思南文化的典型特色之一。塘头棕丝斗笠做工精细、设计奇特,每个斗笠顶部都要垫一块青布,据说思南棕丝斗笠曾是明代贡品。这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思南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111111.png

随着时代的进步,乌江航运虽然逐渐被更便捷的交通方式所取代,但乌江依然是思南人民心中的重要纽带和文化符号。如今的思南,在保留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展现出了现代化的新风貌。思南县积极发展旅游业,依托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当地政府也重视文化遗产的?;ず痛?,对古建筑、古遗址等进行了有效的?;ず托薷础T诮逃矫?,思南继续传承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产业发展上,思南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如农业产业化、文化创意产业等,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国民)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谢俞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