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梵净山西麓的永义村,矗立着一棵堪称“世间奇迹”的千年紫薇树。它有34米的伟岸身躯、15米的磅礴冠幅以及约1400年的漫长树龄。印江自治县紫薇镇的美丽奥秘,如同这棵充满稀、奇、神、灵的紫薇树,在梵净山的磅礴山野间静静等待世人的探寻。
千年紫薇王
跨越时空的生命传奇与司法护航
这株中国特有物种——川黔紫薇(又称贵州紫薇),有着令人称奇的生命密码:每三年绽放一次三色繁花,每年蜕换一次斑驳树皮,种子落地不生,枝条嫁接不活。
在当地人心中,“紫薇王”早已超越植物的范畴,化作庇佑村落的“神树”,如一位静默的老者,守护着世代栖息于此的生灵,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注脚,也生动诠释了梵净山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025年6月,这株千年古树再度绽放,满树繁花如霞似锦,馥郁芬芳弥漫四野,引得八方游人纷至沓来,只为亲睹这份跨越千年的惊艳。伫立树下,仰望那绚烂花海,恍惚间仿佛看见古今之人在此隔空共鸣——古人定也如今人这般,为它的神奇所震撼,为它的绝美所折服。这株紫薇能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雄壮挺拔,既得益于水土的滋养与自身顽强的生命力,更离不开世代不息的精心守护。
对紫薇王的守护,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承诺。2025年4月,印江自治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与江口县法院协同发力,为这株千年古树正式签发“司法保护令”。当司法力量为古树筑起坚实屏障,这株承载着自然密码与人文记忆的紫薇王,必将在更多人的呵护下续写生命传奇,让千年之后的世人依然能为它的神奇与壮美深深惊叹。
团龙民俗村
土家风情与贡茶底蕴交织的文旅热土
西上梵净山,紫薇镇不仅是必经要冲,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秘境。这里既有屹立千年的珍稀 “紫薇王” 静静守望,又能让人沉浸式领略土家传统村落的独特风情。
踏入团龙村,潺潺溪水如银带穿村而过,95%的森林覆盖率让空气满含负氧离子,俨然一座天然氧吧。村中以土家族为主体,吊脚楼依山而建,风雨桥横跨溪上,这些传统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过赶年的欢腾、傩堂戏的神秘、摆手舞的灵动、长桌宴的热闹……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承不息,让这里被誉为“活态的土家族生态博物馆”。
团龙村不仅是土家风情的鲜活载体,更有着“贡茶之乡”的深厚底蕴。这里种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野生茶树遍布山野,村内30多株500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团龙茶便以其醇厚口感成为贡品,获赐“团龙贡茶”皇家封号,如今更跻身贵州名茶之列,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
今年5月11日,“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2025年第一届梵净山西线“登山见未来”登高赛在团龙村盛大启幕。发令枪响,来自五湖四海的1500多名参赛选手从团龙村出发,踏上征程。
这场赛事不仅为登山爱好者搭建了专业竞技与交流的平台,也让团龙村再次成为焦点。赛事期间,周边配套的农特产品展销、美食节等活动,带动了当地消费,让印江的绿茶、红茶、白茶等特色农产品备受青睐。同时,赛事将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梵净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团龙村,为其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梵净山西线旅游的持续升温,团龙村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村民们在种茶之外,巧借山水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农家乐飘出乡土味,民宿透出家的温暖,为务农家庭开辟了增收新渠道。一条“登山赏景+ 品茶悟道 + 民俗体验”的复合型旅游路径日渐清晰,让游客能在山水间收获多重体验。
如今的团龙村,以“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将梵净山的自然馈赠与土家族非遗巧妙串联,不仅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更成为贵州东部乡村振兴的亮眼样板,书写着传统村落的现代新生。
古村亚盘林
梵净山腹地的生态康养桃源
越往梵净山腹地探行,林间鸟鸣便愈发清越,如天籁般直抵心魂。从紫薇镇出发,沿县道驱车10公里,若恰逢春深时节,沿途便是铺天盖地的杜鹃花海,绯红与粉白在风里翻涌,仿佛大地织就的锦缎。穿过这片绚烂,便抵达了那方隔绝尘嚣的净土——亚盘林。
这座隶属紫薇镇豆凑林村的自然村寨,因形如航行在梵净山原始林海中的小船,曾得名“亚船林”。它静卧在高山袖珍盆地间,印江土司王后斋迁佐曾在此落地生根,让传统的耕作方式与生活习俗在岁月中静静流淌。
踏入亚盘林,目光所及皆是盛放的状元花,两条发源于梵净山原始丛林的小溪穿村而过,溪流两岸翠竹如帘,将整个村寨裹成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古村四周被12万余亩林?;繁?,生态天成,气候常年凉爽舒适,四季轮转间皆是不同景致:春季,漫山杜鹃怒绽,云霞般铺满沟壑;夏季,山风穿林而过,裹挟着草木清气拂过面颊;秋季,层林尽染成金红画卷,静谧中透着禅意;冬季,雪落无声,雾凇挂满枝头,似玉树琼花。村后那座形似古代官帽的顶子山下,藏着始建于60年代的东方红水库——这座梵净山区域海拔最高的水库,被称赞为“梵净山天池”。
2015年初,印江自治县以“休闲养生、度假避暑”为定位,投入项目资金启动亚盘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致力于将这片秘境打造成梵净山西线的康体养生胜地。历经两年精心雕琢,亚盘林生态康养度假区已初具规模。
如今的亚盘林,既能让游人住进土家传统吊脚楼或生态木屋,在木楼吱呀声中枕着溪流入眠;也能端起一碗喷香的农家菜,品尝带着烟火气的山野滋味。若想探寻自然野趣,可沿栈道溯溪而上,看溪水在石缝间跳跃;或漫步沟渠步道,听竹林里的虫鸣鸟叫;亦或在林间小径慢跑,让负氧离子洗去身心疲惫。若是偏爱静处,不妨坐在天池边垂钓,看云卷云舒;或是在林间石凳上沐风禅坐,让林海涛声伴你进入一场生态禅修之旅。
特色民宿
闲置资源盘活中的乡村价值重塑
生态旅游的热潮涌动,紫薇镇的特色民宿如星辰般点缀在各个村落,为山水间的乡村平添了几分诗意与生机。这些民宿均脱胎于村中闲置资源的盘活改造,在守护乡土本真的同时,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团龙村的“诺亚?梵山西院”,让闲置多年的村小校舍与庭院重焕光彩。通过公开招募民宿运营商进行专业打理,昔日的教室变身雅致客房,办公地化为别致茶室,曾经沉寂的角落如今笑语盈盈。这种专业运营模式,不仅让沉睡的资源苏醒并持续产生价值,更像一个纽带,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到民宿服务、农特产品售卖等环节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也让村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大园址村的“格物?阅云山居”则书写着另一番蜕变故事。这里距梵净山西门仅5公里,因美丽乡村项目的推进,村民搬离了破旧老屋,留下的房屋在岁月中渐显斑驳。2024年7月,政府着眼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计划打造古香古色的民宿。通过招商引资,村集体统一流转这些闲置房屋,与外来投资公司签订租赁合同,进行全面规划打造,让这些老屋重新焕发生机,与周边的自然景致相映成趣。
这种“点石成金”的智慧,正为紫薇镇带来链式变革:经济上,闲置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民宿 +”产业集群渐成气候;文化上,老校舍、旧民居承载的记忆得以留存,传统村落成了活态博物馆;生态上,避免大拆大建,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发展;社会层面,返乡青年增多,空心村重燃烟火,乡村凝聚力在共同致富中悄然增强。
站在紫薇小镇的土地上,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寸肌理都写满“共生” 二字:千年紫薇王与司法?;ち畹氖笨斩曰?,是自然遗产与现代文明的共生;团龙村的吊脚楼与贡茶香气,是民俗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共生;亚盘林的林海与木屋,是生态?;び肟笛逖榈墓采?;民宿里的旧窗棂与新故事,是闲置资源与乡村未来的共生。
当梵净山的云雾漫过紫薇镇的屋檐,当紫薇花的芬芳混着贡茶的清香飘向远方,这座小镇正以它独有的节奏,将自然的馈赠、文化的根脉、发展的智慧编织成诗?;蛐砬昵埃饫锏南让癖阍磐宦衷铝脸┫胛蠢?;而今天,紫薇镇用它的实践证明:守护住绿水青山,守护住文化根魂,便是守护住了跨越千年的生机与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定会有更多人循着这份传奇而来,在山水间读懂岁月,在烟火中看见新生——这,便是紫薇小镇写给世界的、最动人的答卷。(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