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焚烧秸秆等可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近年来,石阡县从源头管控,加强宣传引导,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在聚凤乡宝龙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向农户们讲解地膜科学使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回收和处理废旧地膜。在专家的指导下,农户们三五成群,手拿锄头镰刀,热火朝天地清理残留地膜。
聚凤乡宝龙村蔬菜种植大户王刚正说:“按照他们这种收集方法,这个膜收了过后,集中运转到中转的地方,给农业种植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一方面就是园区内清洁、无污染,种出来的产品保质、保量?!?/p>
近年来,石阡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改革,多管齐下,通过健全地膜回收站、科技下乡宣传、农技服务、执法活动等,把握好回收质量、时间、进度,全面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残膜回收工作。去年,石阡县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及回收项目,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20000亩、全生物降解地膜3000亩,进一步增强地膜的厚度、韧性、保温、保湿、防潮、回收效果。
石阡县农业农村局能源站站长伍金鹏说:“通过我们下乡调查,产业发展增收比较明显,在10%左右,全生物降解地膜防草效果和保湿也是不错的,特别明显的效果就是在回收环节,它不用回收,可以直接用,据我们的调查,一亩地膜回收,他的劳动力投入要50块钱左右,所以说这一笔钱他就节省了?!?/p>
在本庄镇的一家农资销售门店,村民兰辉中与同伴将空农药桶、空农药瓶、空农药袋进行回收置换,一举两得。
本庄镇长官司村村民兰辉中说:“今年回收农药包装和瓶子,2毛钱一个,政府回收回去,就不得污染环境,我自己用的、捡的将近卖了千多块钱。”
农药包装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散落于耕地、道路、沟渠、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中会对土壤及水体造成直接污染,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还会威胁群众身体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石阡县按照“市场主体回收、销售店分散回收、农民使用后收集以及专业机构处置”的模式建立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走出了一条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新路径,让“绿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石阡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罗宗斌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强和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建设,完善回收网络,确保废旧农残物资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收和处理。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ず梦颐堑呐┮瞪肪常俳┮蹈咧柿糠⒄?。”(黎祖艳 杨文美 屈曼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