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块钱3小时无限次快餐-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可约可空降平台游客登录,约附近100米100块钱4小时

乡愁印?!ご迨反迨?| 沿河洋溪村:古韵新风共交融
2024/11/20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点击:331   

四面环山,红板壁、白窗子、黑柱头的土家族吊脚楼与四合院造型别致。石墙、院坝、巷道布局精巧,古风犹存。时间在这里宛如凝固,青山绿水环绕,良田美池桑竹相映成趣,恰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这里是藏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大山深处的千年古村落——洋溪村,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家族村落。

“洋溪村的历史有1400多年,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保存较好?!贝宓持Р渴榧撬卧蟠克档?。洋溪村主要是以土家族宋氏家族为主的血缘聚居部落村寨,保留并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土家山歌”“摆手舞”“傩戏”“花灯戏”等民间文化表演。

图片4.png

洋溪村航拍图。

私塾教育。上个世纪30年代,宋朝清是当时洋溪村宋氏家族的族长。他幼年吃苦,后参军当上了团长,回乡后他重新修建宋氏祠堂,并主持管理家族事务。宋朝清主张学习文化,将建好的宋氏宗祠改作学堂,命名为“洋溪书院”。该书院在当时非常有名气,就连重庆的酉阳、秀山和贵州的印江、德江、松桃等县的学子们都前来读书求学。

图片1.png

图为洋溪书院。


民俗非遗


教?!霸鲁醢?,要教小牛犁土,上枷担时,要祭牛王。但四月初八和逢丑日忌用牛。

开耕——春节第一个逢庚日,农民象征性地用牛犁铧土叫“开耕”。

开秧门、封农口——栽秧第一天,主人煮醪糟、汤圆等做早餐 “过早”。做“栽秧粑”、办酒肉招待栽秧人“开秧门”。庄稼收完,主人打糍粑备办酒席招待收割人“封农口”。农村集体生产制度消失,农业责任制落实后又恢复。

打白工——无论谁家起新屋,远亲近邻都要来帮几天工夫,农忙季节,先做完农活的主动帮助劳力少的赶活路,只吃饭不拿工钱,叫“帮活路”。

扫栏——新建牛栏、猪圈,竣工后要“扫栏”, 主人摆酒、煮肉、打糍粑,由掌墨师在圈内祭祀、避疫,祈祷牲畜健康成长、六畜兴旺。

抛梁——立新房要择吉日良辰庆贺,新房上梁由木匠掌墨师从屋架上放下缆绳(也称黄龙),把正梁徐徐拉上屋架合榫,并在梁中央挂青布1丈,烧纸钱放鞭炮祭祀,掌墨师要唱“左管主人荣华千载茂盛,右管主人富贵万年久长,科甲巍巍今日起,财源滚滚乐无疆”的上梁歌,再用红布缠梁。缠梁时,掌墨师要说“福诗”:一不早,二不迟,正是主家缠梁时。左缠三转生贵子,右缠三转出贵人。生贵子,出贵人,恭喜主家,富贵荣华万万年。伏事已毕,缠梁大吉。掌墨师说完“福诗”,便向主人抛大块糍粑,向亲朋抛小块糍粑。

图片7.png

传统房屋。

傩堂戏——又叫傩坛戏、傩愿戏,是在洋溪村民间流行的主要戏剧,是土老司为人还愿消灾驱邪,或迎神赛会上在堂屋或屋外场坝演出的面具戏。既是一种古老的宗教活动,又是一种集文学、舞蹈、音乐、雕刻、戏剧于一体的古文艺活动。戏剧情节简单,角色不多,形式活泼,演唱生动,为人喜闻乐见,被誉为中华民族古老戏剧的活化石。

花灯——洋溪村的花灯戏有自己的特色,掺杂了傩堂戏的内容,与傩堂戏中的一些节目融为一体。从前多于春节期间表演,今逢盛大节庆亦有演出。灯戏主要有花灯、狮子灯、龙灯、推推灯等。

图片3.png

跳花灯。

花灯戏,洋溪村人叫“跳灯”“耍灯”“灯戏”?;ǖ葡肥加诒彼问逼?,有“灯从仁宗皇帝手内起,戏从唐王国内生”之说。传说北宋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仁宗皇帝赵祯登上龙位,国母(皇后)娘娘患眼疾,两眼昏花,视物模糊。御医束手无策。按当时的习惯,许神许愿,无济于事,才许下三千六百盏灯的誓愿。说来也凑巧,国母娘娘的眼疾就好了。为了酬还灯愿,仁宗皇帝颁旨于次年甲子(1024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大放灯火,务必凑齐三千六百盏观赏花灯。这一年的元宵灯会自然热闹非凡。当时有一田家富豪名田百万,所生独子名叫田子贞。子贞娶贤淑美丽的罗会英为妻。罗氏生下二子,分别叫迎仙客和小王子。元宵之夜,罗会英带着两个儿子上街观灯,不料碰着朝中重臣武宣王。此人是个老色鬼,见罗会英容貌端丽、美若天仙,顿起歹意,要抢罗会英回家做小房。抓扯拖抢中打死迎仙客,小王子被吓得跑散,罗会英拼命挣扎得脱,刚找着小王子,武宣王的手下又追来。母子二人藏在一根灯杆脚下,才躲过搜寻,幸免于难。后来人们把这段历史编成说唱文学在民间传唱,名为《花灯记》,即为花灯戏的来由。


民俗趣事


马尾房——村委会办公场所,是一座极具特色的“马尾房”,残存其间的旧斑,依然可窥见历史的沧桑与幽远。便说“马尾房”,形似马屁股,民间称“马尾巴房”或“马屁股房”。其建筑多为五间两层,下身方正,上身四面斜水,正、侧水面相接,远看略为圆脊式,结构紧密,合抱有力,架势如马鞍,正堂安稳,前后辅配,尽显平安无事。

至于与马相关的问题,民间流传:“古时有一位读书人,三次赴考未中,先生特别着急,百思不得其解,四次赴考全新轮换,连马鞍都是新的,先生也为此送行。有一天,他回忆弟子的新马鞍,突然联想科举乃国事,辅‘九五’之尊,安百姓福祉……于是在学堂两边各造厢房,从此人才辈出。后来,但凡造学堂庙宇,皆从格式,以寄人才兴旺,高僧普度?!本萘私?,沿河民间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且还在继续使用的马尾房仅有洋溪村,虽然后坪乡也有一处马尾房(原粮站),但基本上没有维护利用。

二心木——穿过寨子,去看风水树。在土家人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人、寨、树都是紧密相连的。譬如围墙、风火墙、寨门、风水树等,所以很多地方常是先见树,再见户,后见人。风水树作为寨人的生活依存,不免有藏风聚气和预示平安无事的托福寄望,包括逢凶化吉与子孙兴旺发达的祷愿。洋溪村风水树不少,但最令人关注的还是那棵“二心木”。

一棵黄连树,一棵金弹子树,许是前世姻缘,或不媒而合,牵情洋溪……金弹子将黄连抱在其中,相互依靠,共同生长,互相谦让,不离不弃,而自成一家。于树根看,既有独处,又有依靠,和谐融入,缠绵不断,虽说金弹子比黄连要强些,但足见黄连内心坚强,似如男耕女织一般,也许黄连就是这么想——你耕种,我纺织,永远缔造共同的家与共同的生活。

图片2.png

图为黄连木(位于永祥完小内)。


脱贫致富


“放牛好耕田,养猪盼过年,喂鸡愁柴米,奔波为油盐”。这曾经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洋溪村的真实写照。短短两年间,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洋溪村群众携手同行,贫困发生率由33.12%下降到零,在这个深山腹地的乡村奏响脱贫曲,上演乡村蝶变记。洋溪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

2018年以来,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开展200余场次各类党建活动,全力抓好全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教育学习全覆盖。同时,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入户遍访群众,认真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为群众找路子、出点子,围绕辣椒、高级紫薯、生猪代养、食用菌等短平快产业,找准村产业发展方向。

洋溪村还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和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能培训,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机遇,有计划组织农民工赴广东深圳、江苏苏州等地务工就业,人均实现增收5000元以上。此外,驻村帮扶工作队不断帮助洋溪村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建成8.5公里通村通组硬化公路、16.5公里产业路,新建党建文化墙、村级宣传栏,完成亮化工程、人饮工程、消防高位水池、消防管道等工程。通过县人社局的对口帮扶,抓实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开展农业技术、家政、厨师等培训。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积极动员24户114名群众搬迁到铜仁主城区或沿河县城入住,并让有劳动力的搬迁户确保一户一人以上有就业目标。

如今,大山深处的洋溪村,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洋溪村立足实际,成立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动员全村脱困户入社。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精品水果等产业,实现了脱贫户234户878人产业全覆盖,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从粮食增产到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洋溪村目前正不断挖掘乡俗、乡景、乡味,尝试打造乡愁体验地乡村旅游IP,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这个土家族村寨体验乡村慢生活,进一步推动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杨巧丽)

     | 铜仁市文明办

     | 安超

     | 张晓云

    田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