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各中小学创新打造“田间课堂”“非遗工坊”等劳动实践平台,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沉浸式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真实劳动场景中收获知识、锤炼品格,探索出一条劳动育人的新路径。
“辣椒根部埋得浅,根系扎得不深,浇水就得少量多次,施肥也要离根远些,免得烧苗......”在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松土、施肥、浇水。自建校以来,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在校园里建起了“知行农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见证瓜果蔬菜的生长过程,亲手体验种植蔬菜的辛苦和收获果实的快乐。
“我今天真正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薄拔姨逖榈搅伺┟癫男量?,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以后我一定不浪费食物?!薄拔颐茄暗搅似绞笨挝睦镅安坏降囊恍┲?,知道了许多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备崭丈贤昀投蔚难钦瓤趾蟮胤窒碜约旱母惺?。
据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劳动教育负责老师王树琼介绍,学校建设知行农场劳动教育基地,主要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劳动教育的概念变为亲身体验,提升孩子们的自学、自理能力,真正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在铜仁市天立学校的陶艺课堂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陶艺创作。拍、搓、揉、捏、点,大家一丝不苟将泥巴“变”成了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陶艺工艺品。
“我做的是由各种点、线、面装饰成的一个大陶罐,我学陶艺已经有三年了,今天就想着挑战一个更难的东西?!毖蚴男判穆厮?。
“陶艺课让我的动手能力提升了不少,现在我已经能做出好多精美的作品啦!而且在这里大家一起捏陶、交流想法,特别有默契!”学生李晨熙笑着说,眼里满是对陶艺课的喜爱。
据了解,学校将陶艺课纳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目前共覆盖1-6年级,约60名学生参与,每周两课时,涵盖技法学习、文化探究、创意设计三大模块,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陶艺课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在揉泥、拉坯、塑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毖C朗趵鲜ρ蠲虢樯艿?。
从田间的辣椒种植到陶艺工坊的指尖塑型,劳动教育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普及到万山各学校的课堂,不断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的身心在劳动中得到锤炼,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融通共进。(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