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朱砂红串起一座城。
朱砂时代,万山曾是全国最大的朱砂生产基地,素有“丹砂王国”之美誉。
后朱砂时代,汞矿资源枯竭,万山区将千年朱砂文化与城市、旅游相互融合,大胆迈出了一条“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新路。
谈高楼坪发展,同样绕不开朱砂。这个毗邻曾经万山集镇仅一公里的“城郊”小镇,与五千年历史的朱砂文化紧紧相拥,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优等生”。
高楼坪侗族乡,地处万山西南部,东与黄道侗族乡、万山镇连界,南与湖南新晃大湾罗、方家屯乡接壤,西与玉屏亚鱼乡毗邻,北与茶店街道相连,辖区内高铁高速国道一应俱全,朱砂古镇高铁站距集镇8.5公里许,铜大高速、铜玉城际高铁、玉铜松城际快速干道穿境而过。
依托区位优势,高楼坪乡按照“高铁+”模式,积极构建集研发、居住、消费、人文、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铁生态经济圈”,打造“高铁生态新城”为“生活配套完善的新城、黔东贸易枢纽的新城、生态景观秀丽的新城”。
得益于交通优势和朱砂文化赋能,高楼坪乡在“黄金十年”的奋进中跑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度”。
有蓝图 新型工业敲开致富门
暮春时节,万山区高楼坪处处春意盎然。
走进位于高楼坪侗族乡万山红大道的朱砂工艺产业园,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
2016年,万山筹资3亿元,打造了以发展朱砂工艺产品为主体,集产品研发、培训、生产、展示、销售等于一体的朱砂工艺产业园。
敲开转型发展之门,朱砂工艺园区落户于此,让万山与朱砂“再续前缘”的同时,也让站在风口上的高楼坪,一举成为快车道上的“早班车”。
“我们正依托朱砂工艺产业园,整合朱砂行业资源,拓展朱砂产业链,谋划举办‘朱砂文化节’‘朱砂工艺品展销会’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万山朱砂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奋力打造‘朱砂工艺产品交易中心’?!彼灯鹞蠢垂婊蛏角呗テ憾弊逑绲澄笔榧?、乡长杨秀钢句句铿锵。
走进2021年5月入驻该园区的铜仁市万山区杨氏红天下朱砂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朱砂工艺品十分耀眼,一百来号工人并列四排在车间忙碌。经过填砂、拆模、打磨、抛光等多个流程,一撮朱砂粉就变成了精美的朱砂饰品。
该公司负责人田群有着将近5年的朱砂加工经验,在湖南凤凰经营有一家企业,两地生产的朱砂饰品各有不同,园区以帝王砂为主,凤凰则以紫砂为主。据她介绍:“目前车间近100人,基本来自高楼坪?!?/p>
村民胡江平,家住高楼坪集镇,自园区落地之初便来到这里务工,一干就是6年。胡江平很满意园区的工作:“我每天骑车15分钟就到了,这里干活轻松,还有法定假期?!?/p>
今年37岁的胡江平,早前就想着在家附近找一份能够兼顾老人小孩的工作,朱砂工艺园区的落地彻底为她解决了烦忧?!罢煞蛟谕馕窆?,我专心在园区上班,每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还能照顾老人小孩,基本开销足够了?!?/p>
像杨氏红天下这样规模不等的朱砂加工商在园区就有35家。铜仁市万山区丹晶朱砂有限责任公司也是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早前,这家仅有几个人单打独斗的小作坊设在铜仁城区,由于品种少、技术滞后等因素,发展一度受限。
抓住园区发展机遇,丹晶朱砂加快转型成为集朱砂工艺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规模企业。如今,车间工人就有28个,生产加工的朱砂饰品、朱砂画等产品一度畅销北京、上海、山东、河北、广州等地。
“受疫情影响,去年销售额实现500万元,利润估计在200万元左右。”据丹晶朱砂公司负责人唐小辉介绍,“公司主要以原始饰品为主,客户相对稳定,如果没有疫情,完全不愁销售?!?/p>
这些年,随着获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万仁汽车集团、文化底蕴深厚的朱砂工艺品,以及像东奇电气、江宗纯味、鸿鑫医疗、凯燕眼镜、鸿海食品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相继落地,万山经开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回应周边群众的就业诉求。
以产业促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这里找到着力点。如今,园区生产的朱砂字画、印章、手工饰品等畅销海内外,每年还直接带动高楼坪乡就近就业超1000人。
有目标 现代农业托起致富梦
再次踏入九丰农业博览园,仍然不免感叹,中国农业品牌“寿光蔬菜”落户铜仁的梦,2015年就在万山区高楼坪乡大树林村实现了。
这个一度堪称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蔬菜生产、育苗、观光和成果展示大棚,引入来自国内最前沿的繁种技术、种植模式、管理理念,自主研发和培育黄瓜、西红柿、尖椒、长茄、油菜等100多个优质蔬菜品种,可实现年产优质蔬菜6.6万吨,年产值3亿元,成为许多大型超市的直供品。
九丰农业博览园已建成集“种、研、训、游、养”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是西南片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国内一流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在果蔬采摘大棚外,村民龙春花刚刚结束一上午的劳作,与她同行的另外3名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皆来自高楼坪乡不同村。
今年59岁的龙春花,是青年湖村黄家寨人,每天早晨从家中骑车出发,20多分钟就来到大棚基地。龙春花告诉记者:“在基地上班一年多,离家近,不折腾,比以往在建筑工地做杂工轻松多了。”
九丰农业博览园智能育苗大棚具备国内科技育苗的最高技术含量,不仅解决果蔬种苗问题,同时也利用大棚设施进行常规果蔬种植,为当地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门路。
像龙春花一样,最近每天从高楼坪来到大棚基地务工的就有十余人。园区果蔬种植技术工人桑子永介绍,“一年种两季蔬菜,忙的时候有100多人在这里务工?!?/p>
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高楼坪乡持续深化“九丰农业+”发展模式,全面盘活大棚资源,牢牢牵住了增收的“牛鼻子”,托起了群众的致富梦。
园区辐射带动群众自主创业致富。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该乡累计流转撂荒土地3000余亩,在各村建成24个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蔬菜产业数量、规模、效益均列全区第一、全市前列。
特别是近两年,该乡通过与全乡852户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年分红资金达90万余元。2021年末,通过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空窗期的坝区用来发展种植羊肚菌,为群众致富增收拓宽门路。
高楼坪侗族乡党委副书记陈慧勇谈及该乡发展目标:“我们以‘宜商、宜业、宜居’为导向,按照‘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示范带动’的发展思路,全力建设‘侗乡风情小镇’?!?/p>
昂首阔步“十四五”,该乡将立足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优势,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种养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有愿景 侗乡风情小镇连接新未来
一朝入“水墨侗寨”,半生“乐不思蜀”。
从高楼坪集镇驱车驶入青年湖村的黄家寨,仅需5分钟车程。沿途,一条松柏乡间的小道就有看不完的景色,丛林深处便是田园山村黄家寨。
近观黄家寨,一条小河川流而过,河岸两旁错落有致的现代砖房,砖房上风格迥异的景观墙,一幅山水田园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的气息瞬间扑鼻而来。
黄家寨位于万山镇与高楼坪乡叠交地带,有着独特自然环境和浓郁的侗族文化底蕴,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
2009年,这里成为万山第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5公里通组硬化路、2.8公里连户连寨路的修建,为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基础条件。
而后,政府积极作为,鼓励当地老百姓兴办农家乐?!白钤缗戳?5家,几乎都是返乡创业人群?!鼻嗄旰宕逯Р渴榧窍蚺糁毖裕熬」茉缙诖蠹叶加兴陕?,但眼看发展带来的实际成效,群众的积极性就高了,现在全村办农家乐的就有21家?!?/p>
特别是近年来,高楼坪乡科学谋划,按照“小而精、小而富、小而美、小而特”思路,根据各村实际积极打造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特色村寨,进一步激发“侗乡风情小镇”的发展活力。
还不到饭点,河道旁的民君农家乐已经开始忙碌,今年57岁的老板杨莲花正忙着为刚到的游客准备食材,“土鸡是自家养的,小白菜是地里种的,还有刚刚采的野生蕨苔……”杨莲花不时回应记者的提问。
杨莲花是早期响应政府号召的一批自主创业户。2010年之前,夫妻二人常年在浙江一带进厂,“一个月两个人工资加起来3000多元,工资算是当时较多的,但常年在外却无法照看两个小孩?!?/p>
政府的号召以及实实在在的2万元补贴,打消了杨莲花一部分的顾虑,于是夫妻二人动起身来,“反正食材都是自己的,自家的房子也不需要房租,赚生活费咋个都有?!?/p>
杨莲花的农家乐开起来了,因为区域位置优势、菜品天然加之竞争还不明显,村里的农家乐吸引不少周边游客前来。
初次造访的游客李桂秀赞叹黄家寨风景如画,“这里空气新鲜、风景好,朋友多次推荐,尝了下菜品很新鲜、味道不错,而且价格还实惠?!?/p>
杨莲花坦言,“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到晚都有得忙,来自铜仁城区以及周边玉屏、新晃等地游客很多,大部分是回头客,一年下来收入在20万元左右?!?/p>
随着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打响,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越来越多,青年湖村仅兴办农家乐的就有21家,经营惠及60余人,每年总接待游客数量近12万人次。
2016年10月,黄家寨被列入全省小康示范寨。借此机遇,高楼坪乡进一步拓展开发“吃住行游购娱”,在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体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上下足绣花功夫,积极构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高度融合。
2021年,该村人均收入突破12000元。眼下,黄家寨星空泡泡屋项目正处在收尾阶段,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实现游客吃住游玩一步到位,同时,还将成为黄家寨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