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优一个书记、建强一套班子、完善一套组织架构、谋划一个发展目标、选树一批典型引领、健全一套考核体系”,铜仁市碧江区创新“六个一”举措,优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走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
党建引领百业兴,富民强村产业旺。乡村振兴,组织是保障,产业是关键。
一个书记领群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党员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能带领大家致富,群众心里也有一本账?!?/p>
在标准上,碧江区制定准入“10条资格条件”和“10条负面清单”,提名人选在群众满意度中达90%以上。如今,实现村(社区)书记学历和年龄“一升一降”。
在来源上,涉及现任村(社区)干部、大学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机关事业单位择优下派等“五个一批”人员。
在方式上,探索跨区域选派方式,对现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等纳入重点培养体系,由乡镇(街道)统筹调配,跨区域任职。
全区9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8.78岁,大专以上占比67.01%,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异地任职。
一套班子齐发力
团结奋进、坚强有力的班子是抓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推进村级干部年考制,制定年考大纲,纳入村干部日常学习和年度考试内容,采用“理论+实操”,区级组织全员“赶考”,年考成绩与绩效发放、待岗学习、进退留转等挂钩。
推行“1+4+N”岗位模式,成立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固定岗和志愿岗,建立村干部与乡镇站所对口联系负责机制,实行任务分工、责任捆绑、考核连带,形成村干部定岗、任务定量、责任定人的任务落实体系。
建立履职能力评估退出机制,畅通不称职村干部“出口”,涉及8项不合格退出清单,每半年进行一次履职分析研判,对作用发挥不好、群众反映强烈、履职尽责不力等及时调整、清退,已调整村(社区)干部12人。
一套组织聚合力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建立区、乡、村三级治理权责清单,明确村级依法履行职责事项32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18项。
建立“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架构,建立党支部59个,划分网格党小组534个,构建了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组织网络。
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制定“村民代表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群众代表大会决议—村民监事会复议”议事决策制度,营造“群众说事、干部干事、百姓督事、村民评事”的良好协商氛围。
采取“村(社区)+社工组织”的形式,整合部门派驻乡镇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事项,搭建集综合治理、综合执法、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治理平台。
一个规划绘蓝图
围绕“5+2”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等,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落实一村一产业、一集体经济项目,完成编制村级产业发展规划33个村,村庄规划23个村。
围绕年度目标建立专班具体抓,明确一名县级领导联村指导,两个以上部门主要领导帮村建项目,一名乡镇班子成员包村管理,两名以上村干部具体实施,采取“强村帮弱村”“弱村抱团发展”等方式,5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其中1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通过党委点题、书记选题、基层出题等方式,区级搭台,乡镇实施,村党支部书记上台竞技、现场问答、走村观摩、表彰评比等方式,每年1次“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评出优秀书记项目8个。
一批示范树标杆
“分类创建、重点打造、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打造乡村振兴引领示范村12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24个、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村18个,在基层党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改革等6个方面引领示范。
乡村振兴需要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评选表彰58名“金牌村党支部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选树18名产业先锋、6名生态先锋、13名文化先锋、17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
探索“托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七个有利于”等经验做法,提炼村庄规划、产业规划、合作社规范、村规民约“四规模式”,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走前列、作示范。
一套考核激活力
突出分类管理,制定一村一考核体系,出台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结合“德、能、勤、绩、廉”日常表现,考核设置“加减分项目”,保证考核内容的全面性和导向性。
考核采取季度调度、半年评估、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每季度对乡村振兴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建立台账,采取实地查看、民主测评等形式开展半年评估,采取现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年终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报酬发放、评先评优、岗位晋升、进退流转的重要依据,考核为“优秀”的绩效上浮30%。2021年以来,6名村副职被推荐担任书记,1名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4名村干部进入事业单位。(王戈慧 覃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