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平头镇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通过“1311”工作法,多措并举推动党建与乡村治理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突出一个重点 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围绕全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聚焦基层组织建设这一重点,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推动“多网合一、一网通用”。健全党建网格,按照“规模适度、家族传统、就近就便”的原则划分镇、村、组(寨)三级网格,为党员设岗定责,网格员带头联系10至20户群众,形成以党员为“点”、以党支部为“面”的“镇党委+村党支部+组(寨)网格党员”乡村治理核心动力轴。抓好干部队伍,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持续抓好干部队伍教育培养,通过周末讲堂、干部主讲的方式组织学习政策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建强“两委一队三个人”主力军队伍。全镇党员455名,入党积极分子46名,后备干部38名,均纳入镇级培养管理。完善治理机制,建立完善村党组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规范村级微权力监督,引导基层党员、村民组长、社会各类人士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干部打头阵、党员当先锋、群众做表率,从而提升乡村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紧扣三个途径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紧扣镇级统筹、村级治理、干部服务三个途径,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的乡村治理自治新格局。镇级“党建引领+群团叠加”,以强村富民公司为抓手,党员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队伍叠加抱团,印发《平头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柑子园、平头司、石岘片区联村联席会,着力打造“古司农业”“云上西溪贡米”“白茶”“岘珍”品牌,助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村级“数字赋能+党群共建”,通过基层党组织搭建平台,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该镇冷水溪、岑洞坝、平头司村以宗族亲情建立“全科网格”,通过党组织、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党群部门联动,实现乡村地理、人口、党员、政务等数据资源一体化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干部“政策进村+服务到户”,按照“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原则,组建副科及副科以上队伍、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服务队三支宣讲队伍,定点到村、定村到户,深入开展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宣传工作,全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破解一个顽疾 强化干群奋进合力
干部整顿提士气,扎实开展“解放思想促发展、转变作风抓落实”行动,通过组织学习、干部培训、谈心谈话等方式,营造严纪律、接地气、讲真话、察民情、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制度管人转作风,适时完善镇村干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干部学习、考勤及请销假等纪律,倒逼全体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提效能,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关键,提升服务精准性、时效性,全力为群众疏堵点、击痛点、破难点,做好服务群众的“店小二”。
实现一个目标 推动党建领航发展
通过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激发“造血”功能,实现党建引领护航高质量发展。推进全民共创共建,坚持以“党委和政府领动、强村富民公司带动、村级党支部协动、党员群众联动”的方式,优化“党建+”品牌,以创建“岘珍”品牌为动力轴,以认养“钻石”猪为发力点,实现全民主动参与、共同发展。推进全民共享共赢,深化“六共机制”,通过“联村联席会示范、集体经济垂范、实体企业模范、利益链接典范”模式,在1.2万余亩油茶中套种辣椒、花生、中药材等产业5000余亩,实现以短养长。制定白茶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先期发展白茶3000余亩,助力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镇共荣共生,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大力整治久安村的村容村貌,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建设蚂蝗冲村“农家乐—石林公园—穿越溶洞—休闲垂钓—体验农耕生活—采摘水果”体验活动项目;依托洞、水资源,成立莲塘村鸡公屯农家乐文旅公司,以点带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核心引擎。(松桃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