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平台作用,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党员带头树新风、制定文明公约、推行德治制度等,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推动移风易俗,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党员带头树新风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文明实践+乡风文明”机制,结合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村(社区)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把文明乡风融入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从加强红白喜事管理入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办理红白喜事的程序流程和规模标准,避免铺张浪费、操办丧事期限长、占道搭棚阻碍交通、燃放烟花爆竹造成污染环境等问题,让村民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同时在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宣传栏建立“红黑榜”制度,对违规操办红白喜事的村民进行公开曝光,将享受相关政策的村民,按程序上报并取消相关资格。目前,先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15次,发放宣传资料500册,设立“红黑榜”宣传栏15个。
针对群众的跟风心理和要面子心态,该镇紧抓问题关键,对症下药,要求全体镇村干部、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执行红白理事会制定标准,简朴办丧事、节俭办婚事,做移风易俗的模范执行者。进一步加强群众抵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推动村(社区)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
文明公约伴我行
为进一步提高村级治理水平,推动文明新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后,在各村推行《村规民约》,对各村乡风文明建设和红白喜事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指导各村成立乡贤理事会,加强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通报,要求村干部从自身做起,红白喜事尽量不铺张浪费、不燃放鞭炮。凡是村民操办红白喜事的,必须及时报告村乡贤理事会,进行备案登记,并由村乡贤理事会批准或派出专人协助村民做好开销计划。在时间上明确红事不超过三天、白事不得超过五天的规定,规模和费用上精简适宜。同时对红白喜事操办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要求操办红白喜事的予以罚款,罚金作为村乡贤理事会奖励资金,用于改善卫生环境。目前,累计劝导制止大操大办红白喜事10起,有效制止违规操办酒席的不正之风。
通过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创新理事会制度等方式,将传统道德化风成俗,以规立德滋养文明乡风,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村规民约》塑造文明乡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有效激发乡村治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村规民约》正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在促进乡村文明程度提升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干群关系和谐,有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涵养新风激活力
围绕不同主题,利用元旦、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用好赶场日组织开展文明新风宣传活动,积极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成为村民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同时,充分发挥乡贤理事会作用,引导乡贤、老党员积极做好乡村发展的“参谋员”、矛盾化解的“协调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诚信村民”“文明家庭”等系列文明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弘扬和美家风,持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行动,还通过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激励村民和党员干部,引导群众“不比阔气比风气,不慕奢风爱俭风”,让移风易俗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目前,该镇已开展文明评选活动5次,评出先进典型20人,发放奖品40件。
随着提倡移风易俗,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等社会新风尚,该镇少了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也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老百姓的烦心事少了,村风民风也越来越好了,乡村振兴的干劲更足了。(肖思林)